内蒙古霍林郭勒将创城融入百姓生活 让群众共享文明红利

发布时间:2019-09-11 20:00:00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姜雪婷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自霍林郭勒市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以来,城市更干净了,市民生活更美好了。

街道上干净整洁,庭院规整靓丽,随处可见倡导文明的宣传标语……近日,走在内蒙古通辽市霍林郭勒的大街小巷,抬头低眉之处皆是一副整洁、亮丽、舒适的面貌。自霍林郭勒市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以来,城市更干净了,市民生活更美好了。

正在建设的城区公园

多一抹绿色让“颜值”高起来

“友谊路三角公园建好了,城区里又添新绿意。”近日,霍林郭勒市很多市民纷纷来到友谊路三角公园,欣赏花海美景。友谊路街角公园项目是霍市十件利民实事中实施城区美化工程的重要项目。主要包括建设街角公园、铺设园路、建设凉亭、种植花卉。目前项目建设已完工,给市民提供了一个能够亲近自然,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近年来,霍林郭勒市着力建设让百姓“推开窗是森林、走出门是花园、出了城是草原”的全域生态城市,实现“城中有园、园中有林、林中有景、景中有人”目标,新建的友谊路街角公园就是家门口颜值爆表的景致。


市民在公园里学习文明公约

此外,霍林郭勒市还以花园式小区、学校、单位、工厂建设为抓手,在老城区开展拆迁建绿、破硬复绿、见缝插绿,提高树木绿植的保有量,打造“看不透、看不够、看不露”的街区景观;在新城区提升绿化的精致度,运用“共享园林”理念,增加绿植间活动场所、休息设施、运动设备,方便群众游玩休憩。

城区的明显改善让广大市民们深切地感受在心里:星罗棋布的公园、遍布繁华城区的广场,闹中取静;富有意蕴的雕塑艺术品点缀于街头巷院、红花绿树之间,弥散着优雅的文化艺术气息……如今,行走城区,一派崭新的气象总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细细地品味一番。

多一分自觉让小区环境更整洁

霍林郭勒市珠斯花街道新六十栋小区内整洁干净,车辆停放有序,活动中心内,数十位老人正在歌唱,老百姓正在静静地享受着创城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我们新六十栋社区,是棚改小区,以前我们住的都是小平房,冬天出门一身土,夏天出门一身泥,每天还要生火做饭、取暖,现在好了,棚户区改造后我们搬进了楼房,创城后小区的环境焕然一新,我们每天跳跳舞,玩玩牌,小日子过得别提多舒坦了!”说起小区的变化,正在社区娱乐室大牌的王大妈滔滔不绝地说。

志愿者捡拾白色垃圾

为响应霍林郭勒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营造创城创卫人人动手的浓厚氛围,每天来娱乐室打牌的大爷、大妈们自愿组成创城护卫队,开展清理“牛皮癣”大行动,对小区内外墙面、电线杆等表面的“牛皮癣”进行了全面清理,还对小区内外环境进行打扫、巡防、劝导。

老人们身体力行地宣传环保意识,唤起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创城的行动中来。如今,霍林郭勒市青少年、各部门单位职工也都纷纷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政策宣传队、交通文明劝导队等,共同参与创城工作。 

多一次评比让庭院更靓丽

“她王大娘,院子扫了吗?我这起早就把屋里屋外的都收拾了,也想在这次评比中获得个奖项,给俺孩子们树立个榜样。”一边和王大娘聊天,一边忙着收拾庭院的达来胡硕苏木查格达村村民刘凤起高兴地说。

美丽乡村、你我共建,美丽庭院、你我扮靓。为发动全市广大农村家庭改善家居环境,弘扬文明新风,打造美丽家园,霍林郭勒市文明办联合市妇联、达苏木开展2019年“美丽庭院、干净人家”评选活动。

干净整洁的庭院

评选活动以“庭院美、室内美、景色美、生活美、村庄美”五美为目标,以“庭院净、居家净、厕所净、畜舍净、仪表净"五净为要求,计划评选出“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各50户,并引导广大农民从自身做起,改变生活陋习,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共同建设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截至目前,全市共评选出“美丽庭院”5户、“干净人家”6户。

多一份约束让城市更文明

“大娘您的养犬证办好了, 以后带狗出门一定记得栓狗绳、及时清理粪便,按时到防疫部门注射疫苗,养成文明养犬的习惯,咱们携手共创文明城。”霍林郭勒市城管局工作人员对前来办理养犬证的大娘说。

为规范养犬,文明养犬,减少流浪犬和无主犬的数量,在全市营造一个良好的养犬氛围,促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霍林郭勒市城管局自8月22日起,开始为全市养犬家庭免费办理养犬证,办理养犬证的市民携带自己身份证,犬只免疫证和犬只二寸横版照片为自家的宠物犬办理养犬证,免费领取养犬证(牌)。

工作人员正在为百姓办理养犬证

同时,霍市城管局还将持续推进不文明养犬专项整治行动,对市民养犬行为加强管理和指导,打击各类不文明、不规范养犬行为,对没有办理犬证违规养犬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见证了霍林郭勒市人民在创城路上的艰辛努力。创城改善了城市环境面貌,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城市管理水平,也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霍林郭勒市,正在创城路上努力前行……

(文:姜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