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小康家园住宅楼,贫困户陈秀华正在厨房里忙活,家里卫生间内洗衣机嗡嗡作响、客厅的地砖干净锃亮、宽敞的卧室温馨舒适……这样一个漂亮的新楼房,谁能想到这是一个贫困户的家?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奈曼旗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正确处理好扶贫搬迁向城镇聚集和向生产资料富裕、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地区聚集的关系,通过积极落实产业政策、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易地搬迁
搬出来的好日子
位于镇区5公里外的向阳所村是重点贫困村,家住在偏僻的山沟里,陈秀华和丈夫一家4口平时只靠种地维持生计。由于是山区,一直以来,家里的10亩耕地也只能“靠天吃饭”。两个女儿一个在外地读大学,一个在镇里读小学,两个孩子的生活费用是家里的最大支出,已有已有30多年房龄的老房子,更是陈秀华的一块“心病”。
“看着别人家纷纷建起了新房,我真是羡慕!”动辄十余万元的建房费用让陈秀华只能望“房”兴叹。
2018年5月份,青龙山镇开始启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按照搬迁户住房建设面积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自筹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对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集中安置,引导搬迁户参与甘薯产业、设施农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帮助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谁能想到1万元能住到新房子呀?做梦也想不到!”2018年,根据政策,陈秀华一家分到了一套两室两厅100平米的楼房。2019年春节前,陈秀华一家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楼,她也更有了干劲。
在向阳所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陈秀华将家里的耕地承包了出去,来到位于新楼房后面的腾格里溪公司长期务工,月工资2000多元,丈夫则在镇里的建筑施工队干活,每月也挣3000多元。
昔日生活换新颜
在黄花塔拉苏木,住进新房的胡玉坤别提有多高兴了。“从农村搬到这里,方方面面都变得好多了,做饭方便多了,不用烧柴火了,冬天楼房特别暖和,在镇里购物方便,想买啥就买啥。”胡玉坤满脸笑着。
胡玉坤是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哈日特斯格村的贫困户,走进如今的胡玉坤家,宽敞明亮,干净整洁,两室一厅75平的空间,各种家具应有尽有,女儿在外地上大学,平日里胡玉坤和老伴生活在这里。考虑到胡玉坤身体原因不能干重活,村干部在小区里给他找了一份物业加保安的工作,每月3000元,胡玉坤昔日的生活换了新颜。
胡玉坤所住的鸿和家园是黄花塔拉苏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小区总占地面积62亩,其中建筑用地29.1亩,产业用地32.9亩,建设住宅楼4栋,产业用房2栋,温室大棚8栋,小区绿化率35%,小区里设党员服务站、老年活动室、扶贫车间,惠及全苏木22个嘎查村。
科学规划下好棋
扶贫搬迁表面上是人的迁移,背后是人所在生产生活环境的变迁,考验的是一个地方的规划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做到实施一个搬迁项目、安置好一方群众、实现一方人脱贫。”
近年来,奈曼旗坚持“以产带迁”“以业促迁”,2016年至2018年,全旗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有841户2554人、同步107户393人,其中2016年项目实施建档立卡231户752人、同步80户244人;2017年项目实施建档立卡281户911人、同步27户149人;2018年项目实施建档立卡329户891人。项目涉及6个苏木镇场、63个嘎查村(分场),安置方式为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集中安置,建设11个安置点、948套住房。已全部交付使用。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搬迁人口安全饮水、出行、用电、通讯、广播电视等生活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享有便利可及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上学难、就医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搬迁人口就业渠道大幅拓宽,收入水平明显提升,确保搬迁户搬的出、稳得住、能发展。
(文: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