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东明镇达木嘎筒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2.5亩,土地十分贫瘠,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一度达到299户、880人,贫困发生率为52.3%,远高于全旗平均水平。2018年3月,带着组织的重托,怀揣着让百姓脱贫致富的决心,在通辽市发改委工作的巴图来到了这个深度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上任伊始,他迅速转变角色,全面摸排掌握村情,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村庄经济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投身到驻村帮扶工作中。
在脱贫攻坚中,该旗制定并实施了健康扶贫“三兜底”政策、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一系列脱贫保障机制。巴图在入户走访时得知,贫困户徐某得了癌症,8万余元的医疗费压得一家人喘不上气,病人意志消沉,对生活丧失了信心。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巴图及时向其讲解了健康扶贫“三兜底”政策,帮助他先后报销合作医疗费6.7万元,协调安排其担任护林员,每年可收入1万元,又帮助申请贴息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肉羊养殖项目。扶贫的好政策使徐某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坚定了战胜病魔的信心。
9户贫困户每户购买2口仔猪,实施订单养殖;42户贫困户发展订单蔬菜种植;党员户引领种植药材200多亩;发展大扁杏经济林1000多亩……在摸清人口和自然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巴图和村干部一起制定了《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农户发展红干椒、蒙中药材等“短平快”的脱贫产业,“菜单式”扶贫模式让百姓脱贫不再难。
扶贫先扶智。巴图发挥自身优势,邀请10多位专家、教授、果蔬经纪人等走进田间地头,与贫困户面对面交流、对贫困户手把手辅导,迎合了贫困户的需求,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对有畏难情绪的贫困户,耐心细致地讲解各项扶贫政策,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截至2018年底,该村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9%,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在巴图的带领下,该村还采取“企业+村集体+分红”模式,协调企业捐赠资金10.5万元购买7头奶牛入股合作社,协调项目资金10万元建成20千瓦村部屋顶光伏项目,整合扶贫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275万元,规划建设1300平方米的速冻保鲜库,为集体稳定增收和带动农户发展果蔬产业增强了后劲儿。
巴图说:“在脱贫攻坚的繁重任务面前,成绩微不足道。不脱贫就不脱钩,不拔穷根就不撤队伍。这是我们‘第一书记’的庄严承诺和神圣使命。我相信,达木嘎筒村一定会走在乡村振兴、致富奔小康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