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义和碑村食用菌厂,紧密相连的食用菌大棚里排列的架子上码放着整齐的菌棒,一株株大叶平菇如花般绽放,煞是喜人。
“你看看,这个棚里的蘑菇马上就可以采了,那个棚里的还得等几天。培育平菇主要是掌握好湿度和温度,再有就是通风……”说起培育平菇,爱说爱笑的村党委书记张子学打开了“话匣子”,俨然成了专家。
义和碑村是扎鲁特旗第二大村,山地居多,十年九旱,产业基础薄弱,村集体经济一穷二白。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百姓共同致富,2018年,该村投建了这座食用菌种植厂,建成4个菌棚、3600平方米。当年12月中旬,第一批平菇采收了,张子学和村民从中看到了增收的希望,发展这一产业的信心更足了。目前,菌棚里共有6万多棒菌棒,所生产的平菇主要销往鲁北镇以及科右中旗、霍林郭勒市等地。
“外出打工照顾不了家里,待在家里种庄稼收入不高,我们就想着转转型。”在棚里忙碌的刘陆说。
刘陆是该村今年新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和妻子因病致贫,不能干重活累活,而采摘蘑菇、制作菌棒的活儿相对来说比较轻巧,每天还能领到150元的工资。
“去年,食用菌厂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人、低保户10人,每年户均增收近9000元。”张子学表示,只有横下一条心,把村集体经济搞上去,才能激发贫困群众的脱贫内生动力,有效巩固脱贫成果,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该村打造和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初衷就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带动老百姓特别是贫困户持续增收。
据了解,今年在食用菌厂阶段性打工的村民有百余人,大家打工、发展种养业两不耽误,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有付出就有回报。产业支撑极大地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能力,如今的义和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已过百万,村民都拥有集体经济股份,这也让大家实现了可持续增收。
“今年,两个棚准备换换品种,培育香菇和杏鲍菇。食用菌厂二期5000平方米厂房目前正在建设中,采取立体栽培方式,预计年可生产菌棒30-50万棒,经济效益大概在75—100万元。”说起下一步打算,张子学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