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环境监测工程师普布:我想当碧水蓝天的守护者

发布时间:2019-07-31 10:32:51丨来源:西藏日报 丨作者:唐启胜 旦增贡嘎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普布需要长时间外出,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都在采样和监测的路上,30多年来,他已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

       如果忽略黝黑的面容,身穿白大褂,瘦高、清癯的普布不像个工程师,更像个医生。

       今年56岁的普布,自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已在环境监测岗位默默奋斗了30多年,是个实实在在的“老战士”。对于这份“老资历”,普布却觉得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时间长一些而已,没啥了不起,但惟有一件事让他特别自豪。“全区74个县区每年都会抽调年轻同志来培训,我就是培训老师,既教书本知识,又交流我自己的工作经验、体会。所以啊,我走到哪,都有人叫我‘普布老师’!”说这话时,普布语气中有股抑制不住的自豪感,“好多我教过的学生,都成了我们环境监测行业的骨干。”

       达娃次仁,30岁出头,在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环保局工作,至今还记得在西藏自治区培训时,普布是如何指导学员的。“因为不同学员水平有差异,普布老师就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教,除理论知识外,他带我们进化验室,一步步给我们演示设备怎么架设、启动,仪器运用有哪些注意事项,真是手把手教,我们都很感谢普布老师!”有此感受的,还有阿里的巴桑罗布、昌都的格桑达娃、山南的达瓦……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在各自工作岗位上为西藏环境监测事业发光发热。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普布需要长时间外出,一年中有大半年时间都在采样和监测的路上,30多年来,他已走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既然已经做了这份工作,就要保质保量完成,这没啥好说的。”野外采样,三五个人,一台车,吃在车上,睡在车上。设备架好之后,隔几分钟就要采集一次数据,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持续好几天,人根本走不开。“如果路况好,离城近,就能让司机师傅开车打包些热饭热菜回来;如果条件不允许,就啃方便面、喝矿泉水,也就四五天的事,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早习惯了。”无数个餐风饮露、露宿荒野的日子就被普布这么轻描淡写地带过。

     “也不是所有的野外工作都这么苦,但咱是个有着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有困难、有危险咱可以上,条件好的工作还是留给兄弟们比较好。”普布说,像选矿场之类的工作,有帐篷住,生活条件比较好,他都要让给同事。“不是我自己傻,谁叫我是个党员呢。”

      30多年的工作经历,确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普布见证了西藏环保监测事业的发展历程。“我的工作是从环保监测站开始的,当时啥都没有,记录用的纸、笔还是当时的站长自己买的。1991年,我们做噪音监测,用的都是手动式的仪器,得3个人一起操作。”而现在,价值几百万元的检测设备被载在车上满区跑,一个人就能稳稳当当地操作下来,完成监测任务。“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国家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对西藏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视,从援藏人才到相关设备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说到援藏人才,普布说他记得最清楚的是北京来的副站长杜宾,因为他们俩一起“历过患难”。2014年,普布和杜宾从班公错采样回来,靠近萨嘎县时,由于路面有沙子,车子打滑,侧翻到路边的沟里。“当时杜宾的眉角被划破了,他很紧张,说车上还有贵重仪器,怕有人起坏心思。”但后来发生的事,却让他们二人心中充满感动。有两位老阿妈给他们送来了酥油茶,安慰他们别怕;路上往来的车辆,给他们送饼干、矿泉水;附近村子的小伙子帮忙转移物品,给钱都不要。“当时,杜宾说‘我这辈子从没有见过这么朴实的人’。听完后,我心里太自豪了,这就是我们的同胞!”

     “不管工作多苦、多累,只要一想到是守护我的同胞生活的环境,我就充满干劲。” 于是在拉日铁路、青藏铁路国控和区控以及全区工矿企业环境监测中频频出现他的身影。

     “我觉得我的工作和医生工作很像,只是我们守护的是自然环境。”身着“西藏环境监测”白大褂的普布在操作设备间隙说,“我想尽我所有的努力,守护好这片碧水蓝天”。语气郑重、铿锵有力。(原标题:“我想当碧水蓝天的守护者”—记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工程师普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