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追梦人丨策仁巴图:养老院里的“工匠”

发布时间:2019-07-26 19:11:33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武彩霞 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策仁巴图老人是哈乐穆吉养老中心当之无愧的“工匠”,更是阿巴嘎旗具有代表性的技艺卓著的民间艺术家,他对蒙古族特色工艺制作精益求精的这份执着与坚守,对民族文化这种矢志传承与弘扬的大情怀,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他,身材魁梧,精神矍铄;他,技艺精湛,获奖无数;他,心怀公益,感恩回馈。

策仁巴图聚精会神地制作纯银佩饰马笼头

他,就是64岁的民间艺术工匠——策仁巴图,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哈乐穆吉养老中心杰出院民之一。

目前,老人与同龄的老伴萨仁其其格经营一家具有蒙古族特色的纯手工作坊,主要经营纯牛皮雕花马鞍制作,各种皮制品,马具,传统马头琴制作以及大型、微型骨雕、木雕工艺品等。

策仁巴图与妻子萨仁其其格

记者初次慕名拜访策仁巴图老人时,老人正在与老伴儿在不足百平方米的小店里,聚精会神地制作纯银佩饰布满纯牛皮的马笼头。

蒙古族是马背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策仁巴图也同样热爱骏马。他将一腔热情倾注进自己的作品中,多年来对于马鞍制作颇有研究,在马鞍工艺上更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力求每一件作品的高品质。

记者了解到,策仁巴图老人出生于洪格尔高勒镇伊和宝拉格嘎查一户普通牧民家庭,他从小聪明伶俐,喜欢各种手工艺品制作,祖辈都是制作马鞍的能手,从小受家族耳濡目染的影响,很小就开始从马鞍的小部件做起,后跟随舅舅系统的学艺。1983年成为苏木人民政府的司机,之后又被提拔为助理。策仁巴图在工作期间,勤肯且任劳任怨,多次被评为苏木劳动模范,2000年正式退休,开始了马鞍和各种民间工艺品的制作。

策仁巴图与妻子萨仁其其格共同制作的马鞍

老人轻轻抚摸着展架上各种精美绝伦的雕花马鞍成品,自豪的向记者介绍道:“从制皮、缝制、镶嵌、花纹设计、勾勒以及打造,都是由我老伴儿帮我一起完成的,她是我的好帮手,没有她也没有我创作的动力”。策仁巴图老人满眼宠爱地望着早已笑成孩子样儿的老伴儿。老人还说,“我们老俩口也不是天天就窝在屋里做手工,而是上午制作,下午去老年活动中心娱乐,现在正在为庆祝党的98岁歌咏比赛搞彩排。”真是充实而丰盈的老年生活。

骨雕工艺品

策仁巴图老人在雕刻方面也颇有艺术造诣。展柜中陈列着各种形态万千、栩栩如生的大小骨雕和木雕工艺品,每一件精巧的设计都让人忍不住咂舌称赞,小到鸡蛋一样、揭盖可以倒水的木制小茶壶,大到可双手托举的木制人偶和传神逼真的纯白色骨雕马头琴,每一件珍品都值得细细考究和把玩。老人发挥自己的专长,制作出各式各样的传统蒙古雕刻作品,弘扬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同时增加了非牧业收入,并在盟、旗县乡镇的工艺品制作展览会上多次荣获奖项,并被评为旗级非物质遗产文化传承人。

策仁巴图所获奖项

老人不光技艺精湛而且多才多艺,爱好广泛。唱潮尔道、呼麦、长调、绘画、搏克以及搜集古玩旧物等,高高的展柜上盛满了奖杯,奖牌和荣誉证书,那是对老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最大肯定和鼓励。

陈列于哈乐穆吉养老中心博物馆里的一件收藏了近百年历史的草龙花纹“搏克服”

最让老人津津乐道和钟爱的,是现在陈列于哈乐穆吉养老中心博物馆里的一件收藏了近百年历史的草龙花纹“搏克服”。据老人介绍,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阿巴嘎旗著名的搏克手隆都格穿过的搏克服,为他获誉无数,由于年事已高,于1982年在白音德力格尔公社,送给同样闻名阿巴嘎旗的传奇搏克手夏仁朝鲁,由于策仁巴图老人对搏克这一运动非常着迷,这件有着辉煌战绩和历史的战衣被老人收藏至今,视为珍宝,现在老人手里已有30多年的历史,它是蒙古族文化繁荣昌盛的历史见证。

策仁巴图与妻子萨仁其其格共同制作的马鞍

这方小天地凝聚了老人全部的心血,每一件工艺品都是老人对生活的热爱,无不体现着蒙古族文化的深厚积淀和博大精深,每一件作品都叫人爱不释手,百看不厌,这或许正是这个不凡的民族文化醉人的地方,吸引人的地方,就像老人拉起的马头琴,唱起的蒙古长调,缓慢而悠长,扣人心弦,在这方小天地,琳琅满目各种传统手工艺品,美的动人心魄,叫人欲罢不能,舍不得挪动脚步,这个来自马背上的民族,总能带给人以激荡心灵深处的感动。

木雕工艺品

你以为眼前这位憨态可掬、技艺精深的老人的魅力仅限于此吗?不然,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他还是位乐于助人、奉献爱心的人。策仁巴图老人经常参加慈善捐款活动,在2010年、2012年全旗那达慕上先后捐款5000余元;还免费为阿巴嘎搏克见面会上制作了造型独特的奖牌,同时捐赠5000元;当哈乐穆吉养老中心开办之后,他每年都要帮助家境贫苦的牧区孩子,在过年的时候还购买新年礼品慰问高龄老人们,前后捐了8000元……

策仁巴图所获奖项

策仁巴图老人是哈乐穆吉养老中心当之无愧的“工匠”,更是阿巴嘎旗具有代表性的技艺卓著的民间艺术家,他对蒙古族特色工艺制作精益求精的这份执着与坚守,对民族文化这种矢志传承与弘扬的大情怀,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来源:阿巴嘎旗公众平台 文/图:武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