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伴随蒙古族人民存续千年,早已融入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对蒙古族文化进程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3年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开始打造实景剧《蒙古马》,经过了无数次设计、否定、推翻、修改、调整,最终借助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在展现历史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承载草原文化,弘扬蒙古马精神。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蒙古马》成了锡林郭勒草原最美季节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实景演出如何展现蒙古马精神
2010年,中国马业协会授予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的称号。锡林郭勒地区拥有超过100万匹蒙古马,牧民的生活和蒙古马密不可分,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锡林浩特是“中国马都”的核心区,每年围绕蒙古马的文化活动数量惊人。
“拥有这么好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是时候进一步挖掘、整理、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朝洛蒙说。
2017年,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受命打造《蒙古马》实景剧,这个艰巨任务就落到了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吉思汗电影艺术学院院长宁才的肩上。
如何通过一场实景演出展现蒙古马精神?
如何通过一场实景演出展现蒙古马精神?这是摆在宁才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宁才和主创团队开始了调研之路。经过调研呼和浩特、北京、湖南等地的各类实景演出,宁才发现市场上的演出要么是不承载主体的“秀”,要么是主题脉络不清晰的大杂烩。“它们缺少故事,没有细节,为了更好地表达,我决定以戏剧方式呈现。”宁才说。
那么,如何让马更深入地介入戏剧而不是简单充当道具?宁才和剧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死磕”。
“我们既然要打造一部文化旅游作品,那就意味着时长不能太长,还要考虑演出效果,在演出结束后如何留下游客等。”宁才说,“那么,这部实景剧肯定不能像话剧那样专注于人物塑造,制造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但是,在震撼炫丽的视觉效果背后,一定要有打动观众的点。”
最终,《蒙古马》在实景剧编排上,运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手法,通过“战争”“爱情”两条主线,生动讲述了年轻的蒙古族战士兀良哈台与爱马在战争中相伴相随、不离不弃的情感历程及男女主角兀良哈台和索伦高瓦相识相爱、生死分离的爱情故事。全剧运用了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制造出草原上波澜壮阔的场景,将观众带入到古代战争、唯美爱情、人马深情的历史长河之中。
是艺术尝试,也是美育探索
“整部剧的制作中充满了困难。”宁才说,整部演出需要460名演职人员,其中400名演员最初一起排练的困难让人难以想象。“400名演员全部都是我们的师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这对我们学院来说是一次巨大的考验。”
女主角的扮演者之一李旖旎是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蒙古语言文化与艺术学院的舞蹈老师。有着良好舞蹈功底的她,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丝毫不敢懈怠,排练时经常一跳就是三四个小时。与一般舞台不同,这部实景剧的舞台是沙土地,在上面跳久了,李旖旎的膝盖渐渐开始受损,时不时需要做按摩缓解,但她却从未想过放弃。
宁才回忆起当初排练的日子:“我还记得当时我们排练分了4块场地进行训练,摔跤馆、艺术馆和两个马场,我一直担心没有联排会对演出造成影响。锡林浩特职业学院的院领导亲自督阵组成小组,分工值班,制定了严谨的调度和排练日程,经过半年的紧锣密鼓的排练,第一次走台居然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这次排演《蒙古马》,对于整个学校的管理与教学工作都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朝洛蒙告诉记者,通过三年的排演,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舞台经验和信心,并且对于本民族、地域的文化有了全方面、立体化的深入了解。“现在我们的学生参加排练非常积极,为了一个小细节,几十个演员自发结成小组加练是常事。这对于我们学校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艺术尝试,更是一次美育探索和实践。”
深挖本土资源 助推文旅融合
2017年至今,《蒙古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奉献了200场精彩演出,深度演绎阐释了“蒙古马精神”内涵,也向世界展示了草原民族文化的博大和绚丽,展示了锡林郭勒草原文化的魅力。
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看来,《蒙古马》是草原、马、人、历史、文化、旅游多种元素相结合的精心创构,是一部多种艺术元素与现代科技和谐统一的艺术产品。“剧情悲喜交织,场景动静结合,战马驰骋、金鼓合鸣的宏大场面与局部典型人物的特写式表达做到了完整统一,给观众一种视听震撼。”宋宝珍说。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认为,作为大型实景剧,《蒙古马》充分挖掘和运用了地域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通过马与人的同场演出,在气势澎湃的马术与歌舞融合的演出中,揭示出人对骏马的依赖、崇敬,进而彰显出马背民族的文化自信。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委宣传部副部长包文霞表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景区只有与文化结合才能释放持久的魅力。蒙古马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兼具符号意义和时代价值。锡林浩特市以“蒙古马精神”为支点,编排大型室内实景剧《蒙古马》,深入挖掘马文化的核心价值,通过实景剧的平台将其呈现,既为中国马都景区旅游资源铸魂,也打造了具有草原特色的艺术精品。(配图为《蒙古马》剧照 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供图)
(文:胡克非 ,来源:古奇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