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蒙草一直在努力

发布时间:2019-07-17 20:39:38丨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作为一家科技型生态企业,蒙草生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的、符合国情、地情的路,逐步形成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治理“蒙草模式”。

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林场考察时强调:“建设祖国北方和首都生态安全屏障是战略性的任务,是我们要世世代代做下去的事情。”

建设生态屏障 构筑绿色长城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将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坚持不懈地开展。

保护好内蒙古大草原的生态环境,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的重大责任。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建设美丽草原、建设美丽中国作出新贡献。

呼和塔拉草原生态修复前后实景对比照片

近年来,内蒙古积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京津冀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水土保持等重点工程,实施好草蓄平衡,禁牧休牧等制度,加快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等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荒漠化治理和湿地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在祖国北疆构筑起万里绿色长城。

生态修复后的大青山南坡与呼和塔拉草原共同构成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样板区

2019年“两会”之后,内蒙古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动员全社会力量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的、符合国情、地情的生态建设之路

作为一家科技型生态企业,蒙草生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走出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的、符合国情、地情的路,逐步形成了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生态治理“蒙草模式”。

为保障北疆生态修复“有种子可用、有植物适用”,蒙草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种子库近2万平米,收录中国植物数据信息2.7万种,保存乡土植物种质资源3000余种,5000余份,标本3.3万份;土样100万余份。

蒙草“草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

同时,蒙草生态通过大数据技术对一些关键的生态环境指数量化统计,实现“草种业+大数据”的生态应用。通过大数据为环境体检,找病因、开方子、缺什么补什么因地施策;通过草种业的乡土化选育,针对不同区域的“草原、荒漠、矿山、湿地、森林”等环境治理,改良水土、选播种子,系统而长效的做生态修复。

科尔沁沙地生态治理前后实景对比照片

蒙草生态先后实施完成呼和浩特至包头大青山前坡240多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示范区探索实践,呼和塔拉退化荒废草原治理,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乌海矿山排土场,科尔沁沙地、乌拉盖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治理以及巴彦淖尔盐碱地等一系列重大生态修复项目,总结形成一系列的国家和地方标准。

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生态修复前后实景对比照片

蒙草人在种质资源和大数据的支持下,为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做出贡献。在修复生态的同时,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扶贫、生态扶贫,精准帮助贫困户脱贫。

生态产业孵化地域品牌,创造生态GDP

当前,生态大数据已经从生态修复的应用扩展成为内蒙古指导农牧民“生产、生活、生态”的“导航平台”。运用好大数据,就可实现精准修复、精准扶贫,不仅修复一方生态,更惠及每一户牧民。

蒙草生态大数据平台界面

“绿水青山”就是高质量的森林、湖泊、草地、沼泽、河流以及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统称,内蒙古高质量的自然生态支撑了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一是生态物质产业,如奶业、肉业、种业、水资源、木材、中草药,生物能源等;二是生态环境产业,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固定二氧化碳、提供氧气、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三是生态服务产业,如生态旅游,花卉、苗木景观价值等。

内蒙古的生态功能正在逐步标签化、品牌化、价值化,这也是构筑北疆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