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8点,杨丽丽准时打开手机,通过直播向大家介绍关于麦秸画制作过程以及讲解麦秸画工艺手法。“我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麦秸画。”杨丽丽说,这也是她日复一日坚持直播的动力。
杨丽丽正在制作麦秸画
一幅栩栩如生的麦秸画作,制作工序复杂,从选材到成品需要经过熏、蒸、漂、染、烫等十几道制作工序。面对如此复杂的工序,杨丽丽从容应对,力求将每一步都做到极致,她告诉中国网记者,现如今的从容淡定,源于每日的刻苦学习和勤加练习。
谈及第一次接触麦秸画的经历,杨丽丽告诉记者,那是2016年,当时还在北京从事教育行业的她与朋友看一场画展。那次是她第一次以画的形式接触麦秸梗,因为在她的老家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常年种植麦子,大多麦秸梗被当做柴火,很少有人将麦秸梗与画联系在一起。当看到通过艺术手法大变样的麦秸梗时,很多想法蹦入杨丽丽脑海,回家后她就查阅相关资料,随着对麦秸画了解的深入,杨丽丽萌生了学习制作麦秸画的想法。
麦秸画作品
在朋友的介绍下,杨丽丽利用业余时间在一位麦秸画老师手下开始学习制画手艺。对于没有绘画功底的杨丽丽来说,学习的过程很艰难,隔行如隔山,万事可谓重头再来。“相较于我的老师20多年的制画经验,我还有很长的学习路要走,每一个阶段的学习都会加深我对麦秸制画的认知。”
2018年,杨丽丽回到多伦县成立工作室,借助多伦县旅游资源,出售纯手工旅游纪念品。杨丽丽的家乡多伦县位于锡林郭勒盟南段,是锡林郭勒盟旅游名城。2018年9月,该县荣获“中国天然氧吧”称号。
杨丽丽粘贴麦秸
在直播的助力下,工作室发展得越来越好,杨丽丽召集了当地村民,并教村民剪麦秸梗、粘麦秸,做一些基础的事情。农闲时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帮助下,一起动员村民粘麦秸纸。为了方便村民劳逸结合,粘麦秸的基础工作可以在家完成,小张麦秸纸3到4块一张,大张麦秸纸最高用10块钱的价格回收。除了帮助当地贫困户解决就业问题,杨丽丽还优先回收贫困户的麦秸秆,以此来解决焚烧麦秸杆带来的环保问题。
杨丽丽告诉记者,麦秸画大多分布在河南、河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等有麦田的地方。由于她用的是莜麦桔,相较黑龙江地区的小麦桔,多伦县的麦桔梗更加抗旱抗潮,即使放在潮湿的南方也不会发霉,作品的光泽度和韧性也非常好。
麦秸画作品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杨丽丽工作室每个月能有两三万元的收入。“逐日剧增的订单是对我们麦秸画技艺的一种肯定,但我们并没有将挣钱放在首要位置,对于麦秸画的传承才是我们更为在意的方面。”杨丽丽告诉记者,作为一名90后手艺人,她期待将这项流传千年的手艺继续传承下去。现如今已获评为多伦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杨丽丽,希望可以和更多民间巧手交流,将不同的艺术元素融入到麦秸画中,让更多的人通过麦秸画看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山川河流、感受内蒙古自治区厚重的文化底蕴。
(文: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