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朝克吐:一片痴情育新绿

发布时间:2019-07-15 20:30:42丨来源:内蒙古学习平台丨作者:赵文嘉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26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的大绿化进程中,身为一名林业工作者,他深爱着每一片绿色。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通辽市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

初夏的阳光暖暖地照在绿色的大地上,新栽植的树苗如重彩的油画,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装点出无限的生机。每每看到眼前的景象,他的内心深处总会涌起一阵激动与欣喜。26年来,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的大绿化进程中,身为一名林业工作者,他深爱着每一片绿色。他,就是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通辽市科左后旗林业工作站站长朝克吐。

勤奋好学志高远

1991年,刚刚20岁出头的朝克吐从内蒙古林学院毕业分配到科左后旗林业局工作。站在家乡熟悉的土地上,眼前沙化严重、人退沙进的景象,让这个年轻人的心里生出一个愿望,他决心要把脚下这片荒芜的土地变成秀美山川,为它披上绿色外衣。走上工作岗位后,他立即投入到全旗林业调查与规划设计中,为了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他与同事们一道深入乡村,足迹踏遍了全旗20多个苏木乡镇(场)、200多个行政村。他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林业技术人员,若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术,纵有百倍的干劲也是不行的。为此朝克吐放弃了许多业余休息时间,学习林业专业知识。他经常用“业务学习不放松,技能培训紧跟上”这句话鼓励自己,也激励着周围的年轻人。

朝克吐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只要坚持做好每个细节,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他经常和系统内的老同志请教,向他们学习造林管理经验。朝克吐总在想,怎样才能既让农牧民有好的收益,又不破坏环境?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白天下乡时听取老乡心声,晚上回家查阅资料,到上级林业和科研部门向专家讨教。终于找到了答案,建设速生丰型农田防护林。说干就干,在局领导的支持下,他指导广大农民利用通林5号建设农田防护林。那段时间,朝克吐吃住在村里,和群众共同研究如何提高栽植和成活效益。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努力攻关,找到了合理的栽植模式——建设农田林网——并在全旗范围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朝克吐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又深入研究天然次生林的保护,结合“三北”防护林工程封山育林项目建设,通过设置围栏、抚育、病虫害防治、补植等措施,恢复天然林植被。功夫不负有心人,朝克吐边实践边研究,他的科研论文《丰产型农田防护林建设新技术推广》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丰收一等奖”,论文《封山(沙)育林技术推广》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农业丰收二等奖”,2005年被评为林业高级工程师。

根植荒漠洒汗水

与造林结缘,一干就是20多年,让大地披绿是他一辈子的事业。科尔沁沙地的生态建设面临的最头疼问题就是如何提高造林“两率”(成活率和保存率)。朝克吐就在育树苗、荒坡荒沟搞栽植实验。他分析土壤、记录气温、总结树种习性,经过反复实验最终总结出一套“苗木泡大水、机械整地、深栽浅埋、降低成本、缩短维护期限”等一系列新的造林技术,使造林“两率”大幅度提高,造林成本大幅度降低。经实际数据分析,应用樟子松造林新技术之前,科左后旗春季樟子松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在50%以下。应用樟子松造林新技术后,成活率、保存率均提高到85%以上。同时造林成本也降低了44.1%左右,减少浇水次数50%,节省水资源55.8%。应用这个科研方法,全旗栽植樟子松8万多亩。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克吐的指导下,305省道、304国道、大广高速、好通高速和开库公路等主要干线的绿化工作圆满完成,并成为样板工程。

在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中,朝克吐担任科左后旗段的工程设计总负责人。他深入沙区进行实地考察,精心设计规划,主持完成了治理规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对努古斯台、阿古拉镇重点沙区的治沙造林技术指导。根据努古斯台项目区实际,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因地制宜设计了9种不同的治理模式。到2018年底,已完成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努古斯台项目区建设55万亩,阿古拉项目区建设25万亩。同时,他还担任“三北防护林”四期、五期工程——科左后旗段的工程设计总负责人。2015年在常胜镇完成樟子松嫁接红松示范基地工程300亩,成活率达到93%,为科尔沁大地新添一个优良树种。2013年,通辽市百万亩城郊森林工程是个硬任务,后旗建设任务34万亩,涉及努古斯台镇等9个苏木镇。朝克吐逐段研究情况,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工作,指导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圆满完成了任务。

2016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又是一个大作为之年。如何完成按照上级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好各项工程?作为旗林业工作站的领路人,朝克吐深感责任重大。他经常加班到深夜,研究制定了一套工程管理办法,统筹安排各项工作,认真组织落实,及时调度。在开春之前已完成各项工程的设计工作,并组织基层工作站负责人参加时间统筹、人员安排、苗木调运、栽植指导等各项工程管理实用技术培训。保障了工程顺利进行。全旗所有村屯都基本完成绿化工作,并打造了一批亮点工程。村屯绿化609个,其中重点工程275公里,结点村屯绿化精品工程35个,人工造林21万亩,退耕还林还草6万亩。同时围绕全域旅游、大众旅游,结合全旗100个景点建设了绿色通道、村屯绿化和景观林,形成了有点、有线、联结成面的生态旅游发展格局。

特色林果兴产业

近年来,林业发展与农业增收出现了矛盾,林业的经济效益远不及农业经济效益,农牧民发展林业积极性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成为朝克吐的一块心病。他多次参与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果树经济林考察,他坚定地认为果树经济林的发展将为林业发展开创出新的局面。他潜心研究各种适合本地发展的果树品种,并指导农牧民建立实验基地,尝试了包括葡萄、苹果、沙果、油桃、榛子等10多个品种,最终他找到了适合本地大面积发展的品种——榛子和塞外红苹果。他积极建议上级部门发展榛子和塞外红苹果示范基地,发展果树经济林。同时针对榛子萌蘖能力强这一特点,他提出了给予果农发放榛子苗木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措施, 切实提高果农的近期收益,激发了群众发展果树经济林的积极性。在朝克吐和林业基层站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旗榛子基地面积已达2万多亩,塞外红苹果4千多亩。如今,科左后旗以2000公顷果树基地、2000公顷木本油料基地、4667公顷林板一体化基地等为代表的经济林果产业,为科左后旗创造产值近2072万元,惠及1.2万户农牧民。

做好榜样带队伍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步伐,朝克吐特别注重抓好林业站职工队伍建设,在业务能力培训上下功夫,要求每一个林业站工作人员都能独立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多次组织开展林业站工作知识讲座和造林施工队人员的技术培训,主要讲解理论知识、实践工作方法,使广大林业基层站员工业务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GPS卫星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在林业生态建设以来,朝克吐率先学习,并在全旗范围内多次举办技术培训,为广大站员提供实用技术指导,大力推广GPS卫星定位系统使用技术的应用工作。前后有300多人次参加培训,培养出技术力量雄厚的林业第一线队伍。同时他狠抓护林管护队伍建设,连续3年组织并参与讲课,培训护林员1200多人次,为全旗生态建设与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工作站的一项重要工作。朝克吐带领工作人员进行外业调查,调处边界纠纷,对确权宗地进行实地调查,在确认权属无误的情况核发林权证。全旗应改集体林业用地面积500.2 万亩,实际确权面积493.88万亩,确权率98.73%。林改发放林权证5.74万本、6.92万宗地,共计483.11万亩,发证率为97.82%。每片林改地块都留下了他和同事的足迹,每户林农的林权证凝聚了他和同事的心血和汗水。

在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朝克吐也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在包联的茂道吐苏木索根嘎查中,他根据包联的双福等三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基本条件,扶持他们在房前屋后园田里搞育苗,并免费为他们提供优良穗木3万株。朝克吐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以及销售,使这三户贫困户增加收入15000元。

诸多成绩和荣誉的背后,隐含着朝克吐质朴实干的林业人本色,也隐含着他对家人的愧疚。对于家庭,他亏欠得很多,关照得很少。虽然在镇机关工作,却常常多半时间用在了田间地头造林现场、绿化工程上。外业已结束,内业又加班加点。在家人眼里,他是一个十足的“拼命三郎”。连他自己也数不清有多少日子没顾得上过问孩子的功课,有多少日子没顾得上关心妻子了。在同事们眼里,他是一个业务精湛、平易近人、宛如兄长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不仅技术娴熟,而且才能突出。一提起他,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每当遇到重点工程、难攻关的学术课题,他总会第一个挑头撑起来。

正是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的科左后旗132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森林面积增加到343万亩,森林覆盖率比1978年提高16.76个百分点,森林植被总碳储量约457万吨,增加土壤蓄水量约0.8亿立方米,水土流失土地得到有效控制、农田和草牧场得到有效保护,平原区基本农田实现林网化,国省干线、嘎查村屯得到全部绿化,沙地治理项目区内粮食单产增幅最高达81%,牧草单产增幅最高达50%。初步构建起了“乔灌草、带网片”相结合、功能完备的区域性生态防护体系,近10年来,黄沙肆虐的扬沙天气不再出现,干旱、洪涝、风沙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遏制。前不久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2019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科左后旗“生态修复促扶贫”入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科左后旗旗委副书记、旗长何志伟与参会来宾分享了科左后旗“生态修复促扶贫”的经验和做法。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朝克吐从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作者一步步成长起来,他时刻谨记“做人要老实,讲话要真实,作风要扎实,头脑要充实,工作要踏实”的座右铭,二十多年如一日,为家乡的绿色事业无怨无悔。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他先后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工作站先进工作者、通辽市劳动模范、通辽市行业领军人才,2015年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

(文:赵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