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戏剧“浸入”旅游演艺的有效探索

发布时间:2019-07-15 08:46:23丨来源:中国旅游新闻丨作者:张玫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蒙古马》艺术地呈现了蒙古马精神,是蒙古马的赞歌、草原的颂歌、蒙古族爱情的情歌、蒙古民族风俗的欢歌。

6月15日,作为首届内蒙古国际马文化博览会锡林浩特分会场系列活动之一,大型室内情景马剧《蒙古马》成功完成2019年的首演,拉开了旅游旺季的演出大幕。

7月6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职业学院举办的《蒙古马》专家研讨会上,该剧总导演宁才这样介绍其创作理念——

“现在的一些浸入式旅游演艺,椅子动一动,下点雨淋淋观众,让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固然可以增加观众的体验感,但是从内容上看还是缺乏很好的表达,它们在戏剧结构上是段落式的,甚至相互之间是不连贯的。我们试图探索通过戏剧的介入,让旅游演艺达到一定的境界。震撼、绚丽一般都能做得到,但想让观众有所感动确实挺难的,而这正是《蒙古马》的目标。”

 

《蒙古马》海报

以戏剧思维做旅游演艺

“要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尽管是旅游演艺,也要做得有境界。这需要有鲜明的主题,我们选择了蒙古马这个主题,为了讲好这个人马情深的故事,我们反复探讨故事的切入点,结尾在哪儿,上下场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出戏剧的节奏。”著名蒙古族导演、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吉思汗电影学院院长宁才说。

他表示,旅游演艺演出时间在60分钟左右,不能像一个半到两个小时的话剧、电影那样细腻地塑造人物、制造跌宕起伏的冲突,因此需要珍惜演出中的每一分钟,让每一个环节都发挥有效的作用,形成强弱、高低的节奏感,讲好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选择了战争和爱情这两条线贯穿整个故事,有点电影中平行蒙太奇的感觉。战争线从出征、激战到凯旋,而男主人公在激战中已经牺牲,我们发现男主人公不见了,就设计了‘幻见归来’这一场,因为虚幻的东西在舞台上呈现起来会更有感觉,这样就把爱情线给捞回来了,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

于是,从序曲“天赐白马”开始,通过“铁骑出征”“突出重围”“人马情深”“回望初恋”“漫漫征途”“生命礼赞”“生死决战”“英雄凯旋”“幻见归来”“放生天驹”等11个篇章,职业学院的400名学生演员和130匹蒙古马,为观众呈现了一个蒙古草原上人马情深的动人故事。

从观众视角确定呈现方式

“现在的游客大都是年轻人,他们看过的旅游演艺节目太多了,在网上看过的国内外各种作品更多。要让他们觉得值得一看,就要在制作上下功夫。”宁才说。

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主演过话剧《黑骏马》、拍摄过电影《季风中的马》、获得过金鸡奖的宁才请来了好莱坞著名电影作曲家、电影《加勒比海盗》作曲者克劳斯·巴德尔特担任音乐制作,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王瑞国担任视觉舞美灯光总设计。

于是,看《蒙古马》有一种看大片的感觉:灯光变幻出沙场烈焰、寒山冷雪;音乐雄浑豪迈、气势恢宏;战马嘶鸣,雄风猎猎,点燃生命的激情……

“一般的‘秀’没有主题,所以音乐也没有主题、是散的。我们的剧是有主题的,所以音乐也是有主题的。要表现一个战争背景下的故事,音乐应该怎么做?我从电影的角度出发,请到好莱坞的克劳斯。他到锡林郭勒来体验生活,我们要求按照剧情来创作音乐,表现战争宏大场面的同时又不能少了民族元素。这样,在有些段落融入长调、呼麦、马头琴等民族音乐元素,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宁才介绍道。

“旅游演艺还有展示、传播地域文化的责任,除了马,我们想到了那达慕。怎样让那达慕成为故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独立的存在、一种炫技的表演?我们把男女主人公的相识、初恋设定在那达慕大会上,这样,摔跤、射箭、蒙古族舞蹈、马术表演等就自然地融入,成为整个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宁才说。

剧中通过高空杂技绸吊来表现男女主人公的深情缱绻,唯美浪漫。宁才说,“开始我们用杂技时,有人反对,说全用马多好呀,况且杂技也不是内蒙古的东西。但我想,旅游演艺的观众来自天南海北,中国杂技团演员的精彩表演,可以在视觉上给观众一种拓展。事实证明,反响还是不错的。”

通过旅游演艺传播蒙古马精神

据了解,自2017年以来,《蒙古马》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奉献了200多场精彩演出,已成为锡林郭勒亮丽的文旅名片。看过《蒙古马》演出后,参加研讨会的嘉宾们对其赞赏有加。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内蒙古大学教授刘成表示,蒙古马精神与蒙古人的游牧文化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蒙古马具有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无所畏惧、英勇顽强,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忠于主人、热爱家乡的精神品质。蒙古马是长生天赐给蒙古草原的神物,兼具兽性、人性、神性。《蒙古马》艺术地呈现了蒙古马精神,是蒙古马的赞歌、草原的颂歌、蒙古族爱情的情歌、蒙古民族风俗的欢歌。

原国家话剧院副院长、文化和旅游部优秀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罗大军说,这是一个具有民族情怀、让人感动的作品。“来之前,我无法想象在室内马跑起来的感觉是什么样。一进入演艺厅,我感觉一个胸怀一下把我抱住了,气场让人震惊。现在很多旅游演艺剧目更多的是展示、是秀,往往展示部分很炫,而剧的部分很弱。《蒙古马》让我欣赏的地方是它在讲故事,把戏剧的结构、电影的剪辑调用进来了。”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宋宝珍表示,《蒙古马》表现了生、爱、死的大主题,悲喜交织、动静结合,以战士的视角展示了战争的残酷,以妻子的视角展示了和平的美好,作品有诗意有境界。“没有使用转台很好,沙地不好操作,转台的缝隙对马也不安全。转台用得多了,容易造成视觉混乱,视点漂移。”

内蒙古艺术学院教授李树榕认为,《蒙古马》对草原民族的英雄崇拜、母亲崇拜、自然崇拜都有呈现。男主人公受伤后醒来,首先想到的是为马包扎伤口;男主人公昏迷后,马以忠诚回报主人,不离不弃。人怎样对待马,马就会怎样对待人,人类和自然也是这样的关系。

中国戏剧文学会驻会副会长、中国戏曲学院中国喜剧美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驰表示,《蒙古马》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看完后有一种通达心灵的感觉。旅游演艺不是纯粹的艺术品,而是具有商业价值的娱乐性产品。看旅游演艺的观众和坐在城市剧院里的观众是不同的,他们是普通大众,游玩一天下来,他们大多是希望看剧放松放松,所以要注意增加旅游演艺的趣味性。“不过情感的力量是所有剧目都应该追求的,因为即便你的灯光好、你的杂技难度高,但别人很快就可以超过你,只有情感的力量才是最根本的竞争力。”

与会嘉宾还就如何通过士兵、母亲和孩子对战争的反思做戏剧化处理,如何通过完善细节增强感染力,如何增加观众的浸入感,如何开发旅游商品延伸产业链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罗大军表示,戏是改出来的,原创的东西经过修改、加工、提高才能日臻完美,相信通过完善和提升,《蒙古马》会成为旅游演艺剧目中的一个样板。(文:张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