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苏木党委、政府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开启了创业富民、产业强镇的崭新篇章。
兴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白音他拉苏木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占总土地面积的87%。既然沙地多,就要依托沙地优势,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多元化的种植模式和原生态的健康理念,让白音他拉沙漠大米从默默无闻变得招牌响亮,机械化耕作和现代化管理,更是让该苏木沙地经济稳步前行。目前,全苏木发展以沙漠水稻为重点的高效特色种植业1.12万亩,其中沙漠水稻7000余亩。同时,大力发展沙漠旅游业,依托沙地自然景观、历史人文景观,积极打造旅游带动型特色小镇。宝古图沙漠旅游、多日奔敖包蒙古族特色旅游、庙屯民俗村旧址民俗体验游、新村田园休闲游初具规模。伴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从事三产服务行业的人员随之增加,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配套,也为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环境。
治环境农村面貌换新颜
希勃图村是沙漠水稻、集约化养牛和土地流转等新兴产业项目集中发展村,逐渐富裕起来的村民,对优美环境的渴望越发强烈。近年来,该村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施美化、绿化、硬化、亮化、净化工程。走进村里,院落整洁,红瓦白墙绿树,平坦宽敞的水泥路,让很多邻村人羡慕。如今,村民对这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非常珍惜。各户实行“门前三包”,牲畜家禽圈养、垃圾定点定时集中收集,形成了“人人爱护环境、人人美化环境”的良好风气。随着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希勃图村形成了浓厚的乡土文化氛围,“仁、义、孝、悌”优良民风在这里世代传承,村民定期组织开展文体活动,业余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与希勃图村一样,2018年,哲日都村、包头嘎查等6个嘎查村被评为“自治区级卫生嘎查村”。
保民生构建和谐新城镇
“腊月梅花迎新春,农村面貌日日新,党的富民政策好,十唱社会主义新农村。一唱十八大精神得民心,党的政策暖人心,早日建成小康新农村;二唱干部群众一条心,民族团结创伟业,农村发展日月新……”这是一段白音他拉苏木文艺演出队说唱节目的唱词。
群众演、演群众,挖掘当地明星,搭建农牧民自己的舞台。白音他拉苏木组建“乡村明星演出队”,用好来宝、单出头、小品、民歌等表演方式反映农民身边的人和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好来宝说唱演员阿拉布齐嘎是远近闻名的明星,60岁的他经常带领文艺队的年轻人学唱好来宝,为的就是每次都能给群众带来新鲜的节目。“加入文艺演出队后,经常和年轻人一起拉拉四胡,觉得自己也年轻了,我非常喜欢好来宝,蒙古族的传统民歌非常美,希望身边的乡亲也能拉起来唱起来。”
在道伦毛都村,本打算去城里卖羊的高全有听说村里有演出,忙把手头的活儿放下,赶到演出现场。“我们全苏木有4支民间乌兰牧骑,只要有时间我就追着他们看演出。我现在唱得也不错,也想申请加入演出队。”高全有说。一个小时的精彩演出在乡亲们的掌声欢呼声中结束了,很多人拿着手机纷纷和心中的明星合影留念。
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2018年,白音他拉苏木正常脱贫166户、515人,稳定脱贫33户、122人。严格落实“五个一批”帮扶政策,发展生产扶持557人、生态补偿扶持13人、教育扶持166人、社会保障兜底424人。全年落实财政扶贫资金281.37万元,扶持191户、557人发展产业脱贫。依托辖区各农牧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实现产业发展效益最大化,确保每户如期真正脱贫。投入“京蒙对口帮扶”资金105万元,在哲日都村建设白音他拉苏木红山草猪项目养殖基地,年养殖红山草猪500口;投入西集镇对口援助资金20万元,建设奈林浩来村湖羊养殖小区一处。以新中农沙地农业投资股份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沙地水稻产业,带动周边396户农民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与亿嘉鸿食用菌研发中心合作,带动伊和乌素嘎查、哲日都等村栽培食用菌14万棒,每棒收益1.5元,其中20%收入用于为贫困户分红,户均增收2000元。
(文: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