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扎鲁特旗农企利益联结机制 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

发布时间:2019-07-12 09:24:02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白敖敏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在农村工作中,牢牢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着眼点,以推进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谋篇布局,构建“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贫困户”为基本框架的多元利益联结扶贫模式。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把乡村振兴落到实处,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在农村工作中,牢牢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着眼点,以推进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谋篇布局,构建“政府扶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贫困户”为基本框架的多元利益联结扶贫模式,全旗近1500名贫困人口在龙头企业中实现就业,大部分贫困户人口进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年人均增收2100元以上。截至目前,全旗8658户、21862名贫困人口已脱贫7793户、19807人,5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已出列56个,贫困发生率由8.4%降到0.84%,实现了区贫旗摘帽。

提高思想认识,注重制度设计。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始以来,该旗坚持扭住产业脱贫这个关键,把完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在准确把握国家、内蒙古自治区和通辽市产业扶贫政策,充分吸收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扎鲁特旗进一步完善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联结方式、保障措施,对全旗产业扶贫工作进行规范和指导。充实完善扎鲁特旗推进农(牧)企利益联结机制工作机构,实行旗委、旗政府领导联系重点企业推进制度,为推动全旗农企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

培育龙头企业,强化示范引领。坚持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促进农企利益联结的根本,依托农牧业资源和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引进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培育企业壮大发展。目前,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4家,其中16家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立足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制定了肉食品加工、粮油加工、乳制品加工、果蔬加工等专业规划,引导农畜产品加工业向下游产业链延伸,实现全年销售收入13.6亿元以上。大力推动品牌农牧业建设,支持龙头企业申报、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内蒙古著名商标、原产地标记、农畜产品地理标志,在做大做强正达、玛拉沁艾力等现有品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扎鲁特草原黄牛、扎鲁特葵花籽等地域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实现19家企业、58个农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

创新联结模式,确保持续增收。坚持把创新更加紧密机制作为农企利益联结的核心,在巩固现有利益联结机制的基础上,创新利益联结类型和模式,持续提高农企利益联结紧密程度。

——探索建立以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为典型的“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牧户”的模式,通过引导党支部组建合作社,带动本村及周边嘎查村贫困户采取劳动力、土地、扶贫资金等资本入股合作社,以股份分红的形式扶持贫困户,扶持了本村及周边嘎查村贫困户132户,实现年户均增收3400元以上。

——探索建立了以鲁投洁太电力有限公司为典型的“政府+龙头企业+项目+贫困户”的模式,通过政府招商引资,引入龙头企业,实施光伏扶贫项目,企业为无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扶持了建档立卡贫困户796户,实现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探索建立了以巨日合镇永新村清源合作社为典型的“帮扶单位+科研部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通过帮扶单位引导,贫困户筹资组建蔬菜种植合作社,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建设基地,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统一核算分红,并吸纳部分贫困户剩余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扶持了46户贫困户,实现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探索建立了以巴彦塔拉苏木手工编织合作社为典型的“公益组织+协会+企业+电商+贫困户”模式,通过旗妇联鼓励贫困户建设手工编织合作社,依靠社会公益组织和电子商务平台解决贫困户手编、刺绣、民族工艺品发展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和产品销路问题,扶持了500余户贫困户,实现年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加大扶持力度,全面提供保障。坚持把政策扶持和法律约束作为促进农企利益联结的保障,通过整合上级涉农涉牧资金和旗级资金4.4亿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达到产业扶贫全覆盖。并对扶持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的扶贫企业,协调金融机构,开发金融扶贫信贷产品,加大贷款发放力度,降低扶贫企业信贷门槛,帮助扶贫企业贷款5.9亿元,破解企业发展资金难题。同时,对扶贫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能力、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贫困群众参与度以及入股分红模式等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并解决利益联结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保障贫困户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