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沙成“金”绿染大漠:阿拉善盟沙产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19-07-11 09:25:00丨来源:阿拉善日报丨作者:邰芳 徐爱翔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阿拉善依托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大力发展沙产业、做好沙文章,聚沙成宝、化害为利,促进沙漠增绿、发展增质、产业增效、人民增收。

  7月3日,记者来到宏魁苁蓉集团梭梭林基地,只见一片片梭梭林迎风而立铺向天际。“你现在看到的这些梭梭已经接种了肉苁蓉,今年就能收获了。”宏魁苁蓉集团党委副书记任存福说。

  近年来,内蒙古阿拉善盟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打造国家重要的沙产业示范基地为目标,依托丰富的沙生植物资源,大力发展沙产业、做好沙文章,聚沙成宝、化害为利,促进沙漠增绿、发展增质、产业增效、人民增收。通过大力推进资源培育基地化、科技研发精深化、生产经营规模化、产业发展体系化,沙产业之花正在阿拉善大地绮丽绽放,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
  科学规划引领沙产业长足发展
  为了切实把沙产业做精、做优、做特,打造成为全盟的支柱产业,2013年,阿拉善成立了以盟长为组长的沙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在盟科技局设立专项办公室,各旗区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2017年,成立沙产业发展专职机构——阿拉善沙产业发展指导中心,形成全盟共同推进沙产业发展的组织架构。同时,制定沙产业规划,邀请中科院地理研究所编制了《阿拉善盟沙生资源植物研发与产业化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全盟沙产业发展布局为“一个高新园区、三条绿色走廊、四大创新平台、六大生物产业、多个科技园区”。—个高新园区即以乌兰布和生态沙产业示范区为核心打造中国“沙谷”;三条绿色走廊即形成东、中、西三条绿色沙生植物重点发展带,主要种植梭梭、白刺等防风固沙植物,打造三条稳固的绿色走廊,遏制3大沙漠握手态势;四大创新平台即建设沙产业投融资平台、沙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沙产业专利数据平台、沙产业人才引培平台;六大生物产业即打造苁蓉、锁阳、沙地葡萄、黑果枸杞、双峰驼、白绒山羊六大基础骨干产业链;多个科技园区即打造沙产业健康科技园、骆驼产业科技园、绒山羊产业科技园、沙地葡萄产业科技园、黑果枸杞产业科技园等。
  在沙产业发展规划引领下,近年来,阿拉善盟加快沙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已形成肉苁蓉、锁阳、黑果枸杞、沙地葡萄等多个沙产业基地。
  科技创新促进沙产业提质增效
  面对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更趋强化的新形势,处在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关键期的阿拉善,坚持走工业集中发展、农业收缩发展、牧业适度发展、沙产业规模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理性发展的路子,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抓好科技创新政策落地,不仅实现了以科技创新推动绿色发展,更为广大农牧民铺就了治沙又致富的产业发展之路。
  宏魁苁蓉集团是阿拉善盟较早发展沙产业的企业,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梭梭种植、肉苁蓉接种及相关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肉苁蓉龙头企业。据任存福介绍,为了加快培育沙产业,同时也让更多农牧民加入到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中来,集团于2011年建立了农牧业产业化肉苁蓉—梭梭基地,成立了宏魁沙产业合作社,由企业出技术、设备、种子和苗木,无偿提供给合作社的农牧民,规范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和锁阳。农牧民收获后,企业以市场价收购进行深加工。“基地现在共种植梭梭、肉苁蓉达100万亩,已嫁接肉苁蓉20万亩,加入我们合作社的农牧民有118户1053人,辐射带动2万多农牧民通过沙产业增收。”任存福说。
  此外,阿拉善盟大力实施沙生动植物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工程,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合作开发沙生动植物资源。目前,已启动实施沙产业研发及产业化项目77个,涉及肉苁蓉、锁阳、苦豆子、甘草、沙葱、黑果枸杞等10余种特色沙生植物,开发出60余款中、高端新产品;带领企业、科研团队积极与国家、自治区卫计委对接,开展荒漠肉苁蓉、锁阳、驼血白蛋白等沙生动植物资源申报地方特色资源食品等工作。
  农牧民积极参与 实现治沙又致富
  在阿右旗曼德拉苏木板滩井苁蓉专业合作社的生产车间里,几台大型沙产品加工机器正在高速运转。合作社社长谢军仁介绍,经过深加工和包装的苁蓉、锁阳等产品已全部被预定。
  “我们合作社主要从事苁蓉、锁阳、甘草等沙生植物的种植、加工和销售。2010年,我和12户农牧民成立了这个合作社。经过不断发展,近两年合作社每年纯收入达一百多万元,每年每户社员除卖原材料外,还能从合作社分红两万元。现在,全苏木几乎家家户户种梭梭,最多的有几千亩。”谢军仁说。
  近年来,阿右旗曼德拉苏木通过大力开展人工种植梭梭、肉苁蓉、锁阳和甘草等沙生植物,让一大批农牧民依托沙产业走上致富路。目前,该苏木人工种植梭梭林达到13万亩,接种肉苁蓉6万亩、甘草5000亩。
  如今在阿拉善,像谢军仁一样通过投身沙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农牧民不在少数。据相关部门统计,全盟已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44家,约30%农牧民入社;全盟参与沙产业的农牧民约2万人,农牧民沙产业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40%左右;牧民群众中有三分之二牧户通过参与沙产业实现人均年收入3万到5万元,部分牧户年均收入长期保持在20万元以上。此外,为鼓励牧民发展沙草产业,阿拉善盟还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对梭梭种植户给予适当奖励性补贴。
  草绿了,人富了。阿拉善盟通过优惠政策引导牧民大力发展沙产业致富的同时,为使沙产业形成规模效益,提出让“沙地绿起来、企业强起来、牧民富起来”的目标,依托肉苁蓉、锁阳等充足的原料资源,引进和发展龙头企业进行沙产品深加工,实施“企业+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化模式,既有效保障了农牧民的利益,也提高了沙产业的附加值。面向未来,一系列发展经验和研究成果,必将在推动阿拉善荒漠化防治、产业驱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实现沙漠增绿、群众增收中发挥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