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淖尔台村是典型的沙区,荒沙地多,经济基础薄弱。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让淖尔台村2018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4000元,去年稳定脱贫15户28人,现在村里还有9户28人未脱贫。
在淖尔台村脱贫之路上,驻村工作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驻该村的工作队有五名成员,其中4人来自奈曼旗林业系统,另外1人来自乡镇司法所。因工作需要,工作队员从村民手中租了一间闲置的房子作为驻地,吃住都在这里。
一盏灯下的温暖
夜幕降临,淖尔台从一天的喧嚣中安静下来,万家灯火中,村部的灯光最为显眼,门灯和办公室的灯都亮着。忙碌了一天的工作队员们或开会商讨白天走访时写的问题整改方案,或整理走访记录、梳理问题清单,仍然坚守在扶贫工作第一线。
“今天去谭贵福家了,他老伴的病迟迟不见好呀!明天咱们还得去一趟王树森家。”“谭贵友家园子里的果树苗长得咋样了?”……一直以来,工作队员每两天就要开一次这样的集体“夜议”会。
9点多钟散会后,驻村工作队员们在门前广场简单“活动”了一番,便回到了驻地。和往常一样,休息前,他们喜欢拉拉家常、互相调侃、看看电视,让驻地成了五位队员的另一个家。
一盆菜里的情谊
一大早,工作队开始入户走访。目前还未脱贫的贫困户多是老弱病残,没有劳动能力,多是靠兜底保障维持生计,他们成了工作队走访的重点。对于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工作队在国家扶持政策之外,尽自己所能更多地联系社会力量来救助和帮扶,给予他们最大程度的关照。
此外,这些来自林业系统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贫困户谭贵友是个积极肯干的人,看到他家的庭院很大,工作队建议他栽植鸡心果,并为他提供苗木和技术支撑。队长刘国华细心地告诉谭贵友,“这个东西要精心侍弄,将来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现在紧要的是要做好抹芽”。
驻村工作队队长刘国华说,作为林业部门的扶贫队员,能为群众做的就是传授“技术活”,引导贫困户通过发展庭院养殖和“果经间作”的方式早日走上脱贫致富路。
走访过程中,队员们收到了村民送的一盆豆角。像这种给工作队送菜的事儿常有,工作队员说,这是当地群众对他们工作的支持和认可。
村民吴国起家和工作队驻地是前后院,今年在工作队指导下在庭院中栽种了鸡心果,并在果树下种植了红干椒。为了表示感谢,这老两口经常把收获的菜送给工作队。
一面锦旗心连心
“刚到村里,一些村民对我们工作队并不买账,有的村民不理解我们的工作,我们就深入到每家每户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一趟不行就来两趟、三趟,帮助他们分析如何拔掉穷根,让大家认识到我们是真心帮助他们致富的。”驻村工作队员孙宏博说。
孙宏博是来自兴隆沼林场,今年2月份被选派到淖尔台村,他认为要改变村民的看法,驻村必须要“驻心”,从点滴的小事做起。他收到的一面锦旗恰好见证了“驻心”的力量。
那是在一次慢病筛查走访中,孙宏博发现贫困户侯宝村家的住房墙体有部分开裂,存在着安全隐患,第二天便给老侯送去了两袋水泥用于修复裂缝。老侯长期以来患有慢性疾病,孙宏博便经常买药给他送去,这些细微的小事打动了老侯,在和家人商量了一番后,工作队收到了一面锦旗,火红的旗面上,“精准扶贫百年计 第一书记解民忧”十四个金黄色的大字熠熠闪光,那是乡亲们对工作队员发自内心的认同和感谢。
(文: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