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载守北疆 两代人铸家国情:我家就是哨所,放牧就是巡逻

发布时间:2019-07-09 09:49:42丨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丨作者:吴勇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我生长在这片草原,守边卫家是我的责任。有一天我不在了,儿子也会守护好祖国边疆。”阿迪亚说。

从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出发径直向北,穿过140公里满是碎石的土路,一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映入眼帘。

旗杆下就是牧民阿迪亚的家,与中蒙国境线直线距离不到5公里。

1984年,22岁的阿迪亚退伍回乡,成为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的一名牧民,义务担负起守边护边任务。那时,他和妻子娜仁其其格都没想到,这一守就是35年,行程累计约10万公里,至今依然风雨无阻。

如今,阿迪亚的两个儿子从城市返回牧区,接力协助父母放牧守边。

“我生长在这片草原,守边卫家是我的责任。有一天我不在了,儿子也会守护好祖国边疆。”阿迪亚说。

阿迪亚和儿子在升国旗(摄影:吴勇)

坚守无声

背起望远镜,跨上摩托车,阿迪亚出门了。

这次,他和嘎查另外两位牧民护边员要会同满都拉边境派出所民警开展联合巡逻,这要比日常独自巡边的距离远很多。

大多数时间里,达茂旗边境线空旷寂寞。无声的坚守中,阿迪亚经历多次惊险的时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边境线上还是用简易低矮围栏做隔离,破坏围栏偷盗牲畜的事情时有发生。阿迪亚在放牧时发现可疑马蹄印,往往会一边冒险跟踪追寻,一边联系派出所,为牧民挽回了不少损失。

2002年,边境线上修建了高架网围栏,偷盗牲畜的事件基本绝迹,但跨境偷渡和偷挖药材、野菜的事情又多了起来。一次,阿迪亚夫妇在放牧时发现,3个外地人在边境线四处寻觅。根据经验判断,这些人很可能是来偷挖野菜的。他让妻子向边境派出所报告,自己赶着牲畜尾随其后。当发现3人偷挖野菜时,阿迪亚上前劝说制止,却遭到威胁,幸好民警及时赶到才免遭伤害。

35年来,阿迪亚始终恪尽职守,累计上报各种信息300多条,参加军警民联合巡防100多次,协助边防派出所破获涉边案件数十起。

“边境派出所警力有限,很难触及边境线上的每一个角落。而像阿迪亚这样居住在边境线上的牧民护边员,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利用放牧时间开展日常巡护,填补了边警的管理空缺。”满都拉边境派出所所长那木斯来说。

父子接力

达茂旗地处祖国北疆,是内蒙古19个边境旗县之一。

阿迪亚家所在的嘎查常年饮水难、吃菜难、看病难,照明依靠风力发电。由于附近井水又苦又咸,夫妇俩每周都要开车到几公里外拉水吃。

今年56岁的阿迪亚患上了严重的关节炎,55岁的娜仁其其格也由于风湿病拄上了拐杖。但阿迪亚仍然坚守在这里,从未想过离开,“边境线在我家草场边上,我家就是哨所,放牧就是巡逻,只要身体还行,我就会一直守下去。”

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2012年,阿迪亚多次打电话,硬是把大儿子宾巴叫回了牧区。那时,宾巴已在国外完成学业并生活了两年。

“儿子从小学习成绩好,当初从牧区到国外念书,我们夫妻俩尽力供他上学。儿子在国外稳定了,又是我们硬要他回来。虽然宾巴一句埋怨的话都没说过,但越是这样我越难受。”说起儿子,娜仁其其格一脸歉疚。

2014年,大学毕业后本已留在上海工作的小儿子阿迪利也回了家,和哥哥一起接力协助父母放牧守边。兄弟俩都说:“父母大半辈子都在为国家守边,如今年龄大了,身体越来越差,今后我们要扛起这份责任。”

赤子情怀

为保障边境地区安宁稳定,近年来,包头市边境管理支队会同达茂旗整合了司法、民政等16个部门的边境管理资源,设立了北疆警地联动综治服务中心,通过“网格化”模式,强化边境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阿迪亚家的草场被划定为其中的一个网格,阿迪亚一家成了精准化管理后的“网格巡护员”。除了巡边护边,阿迪亚还当起了综治服务中心的义务调解员。

因为草场边界模糊,牧民根登苏仁和付茂生曾多次产生纠纷,阿迪亚请来有威望的老牧民和草原工作站人员,把草场权属划分清楚。最终两人把酒言欢。

一些新来的民警不了解边境状况,阿迪亚又被包头市边境管理支队聘为“编外教导员”,每年为年轻民警讲课,说一说边境线上警民共同维护安定团结的故事。

这两年,阿迪亚还参加了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精神宣传小分队,巡护之余给牧民们宣传惠民惠牧政策。在阿迪亚的带动下,嘎查里自愿担任义务护边员的牧民越来越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阿迪亚最喜爱的一首歌曲。他在房子不远的山坡上,用红砖拼成了“中国”两个大字。

告别阿迪亚,车开出很远,回头望去,“中国”二字依旧红艳醒目,和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