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查日苏镇好坦塔班格日嘎查坚持绿色发展纪实
盛夏,雨浓烈清新,雨后的风清爽宜人。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查日苏镇好坦塔班格日嘎查党支部书记毛格日图站在村头,远眺成片的青贮示范田,嘴角不时露出的微笑映射出心中的喜悦与希望。
好坦塔班格日嘎查土地面积4.3万亩,常住人口350户、1190人。2016年以前,该嘎查大面积种植花生,使经济得到了短暂的发展,村民年均收入在6500元左右,在当时算是小有名气的小康村。然而没几年,种植花生导致的土地急剧沙化问题日益严重,每到播种季节,村民刚刚种下的花生种子没过多久就被大风刮得没了踪影,村民只能一遍一遍地补种,怨声连连……
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悄悄来临。2016年初,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好坦塔班格日嘎查“两委”班子积极寻找应对措施。想解决问题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嘎查“两委”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反复研究发现,黄牛养殖前景广阔,是否能通过发展黄牛养殖产业从根源上转变群众的种植观念呢?可是多数村民无养殖基础,养殖技术怎么学?养殖资金从哪来?防疫工作怎么办?销路怎么打开?太多的问题需要考虑。
春天来了,季风蠢蠢欲动,嘎查“两委”班子来不及想好所有问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嘎查“两委”班子一边计划、一边动员,但是种植花生带来的经济效益对村民来说无疑是个巨大诱惑,想调整产业结构谈何容易。在一次嘎查“两委”联席会议上,支部书记毛格日图态度坚定地说:“别人不干,我干!我来做示范,用实际给村民算经济账!”话音刚落,“两委”班子成员纷纷表示要跟着书记一起带头搞黄牛养殖。
第二天清晨,几辆载满黄牛的卡车来到了村里,就这样,好坦塔班格日嘎查“两委”班子成员开始了黄牛养殖,并且把以前种植花生的地都改种了玉米和青贮。日子一天天过去,从刚开始的不会到熟悉,从熟悉到熟练,期间遇到饲料品质、棚舍温度、资金周转、母牛生产、疾病防疫等问题数不胜数,但是他们坚信事在人为,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转眼来到了2017年,嘎查“两委”班子成员的养殖见到了效益,每户增收1万元,实现人均增收2100元左右,这个数字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说明他们的做法是正确的,是值得推广的。
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黄牛养殖产业,嘎查“两委班子成员”决定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他们分别包联了36户党员家庭。由于长期受风沙的困扰,又看到了养牛成效,先后有32户党员家庭积极参与进来,仅一个月时间,全嘎查新增加黄牛240余头。看到党员干部带头,村民也很有信心,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村民越来越信任村干部,干群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呈现出“干群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搞养殖”的良好氛围。2017年底,全村黄牛从2016年初的670头发展到1550头,达到人均1头牛的目标。
嘎查“两委”班子积极协调市、旗两级养牛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并组织村民前往朝鲁吐镇、巴嘎塔拉苏木等地学习先进养牛技术;协调旗农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为每户村民发放了5万元的养殖贷款;协调上级农牧局、扶贫办等部门,累计为村民和贫困户建设棚舍5680平方米、窖池4000立方米;协调镇兽医站派驻1名专业兽医常驻村里,定期为养殖户讲解防疫方法,培养出多名本领过硬的“乡土兽医”;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通过“统一购买、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模式,进一步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黄牛给好坦塔班格日嘎查带来“加减乘除”四种效应。“加”,增加了玉米、青贮种植面积,增加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减”,减少了贫困发生率,减少了信访案件,减少了沙化面积;“乘”,养牛的数量倍增,村民收入倍增,村民的满意度倍增;“除”,消除了村民发展顾虑,消除了村民对干部的偏见,消除了环境给村民带来的恐慌。
通过3年多的努力,好坦塔班格日嘎查现存栏黄牛3450头,达到人均3头,养牛户占总户数的85%,青贮面积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年人均收入达7500元。支部被多次评为“先进党组织”,嘎查被信用社评选为“信用村”。
好坦塔班格日嘎查通过发展养牛产业从根源上遏制了土地沙化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