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模式 一条脱贫路:脱贫攻坚路上的“通辽案例”

发布时间:2019-07-05 21:13:02丨来源:中国通辽网 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通辽市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科尔沁大地唱响脱贫攻坚的最强战歌,描绘出决战脱贫攻坚的最美画卷。

通辽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素有“内蒙古粮仓”“中国黄牛之乡”“中国草原文化名城”美誉,是典型的农牧结合区,有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通辽313.32万人口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2.3万人。

近年来,通辽市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科尔沁大地唱响脱贫攻坚的最强战歌,描绘出决战脱贫攻坚的最美画卷。

意大利时间5月15日下午,“2019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上,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生态扶贫案例从30多个国家的820个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首批最佳案例,吸引了世界目光。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旗长何志伟在会上分享“生态修复促扶贫”案例

4月25日,大国攻坚·聚力扶贫——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上,扎鲁特旗“议贫会”机制创新助力脱贫攻坚和奈曼旗“三兜底”分类救治扶贫做为内蒙古自治区仅有的两个案例入选全国遴选出的60个代表性优秀案例。

在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通辽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由2013年初的22.14万人减少到2018年初的5.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1.2%降至2.87%,2019年科左后旗、扎鲁特旗、开鲁县退出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序列。

这一个个实例、一组组数据背后是通辽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悉心指导下打赢的一次次成功的“创新实践”,是全面动员各方力量打造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通辽案例”。

科左后旗——大生态推进大扶贫案例

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旗、革命老区通辽科左后旗实施大生态推进大扶贫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探索生态价值转换新模式,让沙地变绿、沙土生金,群众逐步摆脱贫困,实现由“安身立命”到“安居乐业”的历史性蜕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科左后旗沙化土地面积从1977年的1688万亩减少到2017年的815万亩,全旗51.7%的沙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1%提高到2017年的21.68%,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19年4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发布公告,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旗县(市)序列。

扎鲁特旗——“议贫会”群众工作机制助力脱贫攻坚案例

位于通辽西北部的扎鲁特旗率先在全区实施“百姓议贫会”扶贫模式,将“访、提、议、行、评”的五步工作法贯穿“议贫会”全过程,“挖”出贫困根、“议”出脱贫策、“结”出富裕果,形成和谐好民风、发展好产业,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同步发展。

截至2018年底,扎鲁特旗“议贫会”群众机制已召开1000余场次, “议”出各类问题2000余件,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1000余件,需要建立长效机制解决的640件。

2019年4月18日,扎鲁特旗正式退出自治区级贫困旗县序列。2019年4月25日召开的“大国攻坚·聚力扶贫——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 上,《扎鲁特旗探索创新“议贫会”群众工作机制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荣获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

奈曼旗——健康扶贫“三兜底”案例

奈曼旗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属国家级贫困旗(县)。奈曼旗启动实施大病、重病、慢病“三兜底”分类救治保障政策,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全面实施大病全兜底、重病3000元以上全兜底、慢病患者100元以上全兜底分类救治保障三项健康扶贫政策,切实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有效解决全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截至2018年8月,已帮助1730户、5120名贫困患者稳定脱贫。

2019年4月25日,大国攻坚·聚力扶贫——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报告会上,奈曼旗“三兜底”分类救治扶贫做为内蒙古自治区案例入选全国遴选出的60个代表性优秀案例。

这些只是众多扶贫案例的一部分,通辽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扶贫模式,产业扶贫、金融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各项扶贫形成了强大合力,成为通辽脱贫攻坚“样本”。

通辽这个曾经被内蒙古自治区列为四个贫困人口较多的地区之一,经过一轮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走在全区的先列。年内实现现行标准下2.78万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稳定脱贫,123个贫困嘎查村出列,科左中旗、奈曼旗、库伦旗3个国贫旗顺利摘帽。

路漫漫其修远兮,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通辽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