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排现代化的牛舍整齐排开,一头头健硕的肉牛在圈内撒欢,饲养员忙着喂料、清扫圈舍……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开鲁人的生活和牛紧密相连。
一头“牵”着牛 一头连着扶贫
走进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东风镇东方红村,鑫牛养殖合作社产业扶贫育肥牛基地的一头头肉牛膘肥体壮。“公司给送牛,我们负责‘托管代养’,不仅收入增加了,还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该合作社理事长张海春口中的公司就是内蒙古伊赛牛肉有限公司。
该公司2016年落户开鲁,是河南伊赛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18年7月,伊赛集团年屠宰20万头肉牛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成为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加工车间。
“这么大的加工车间,光是鑫牛养殖合作社不够吧?”
“我们与东风镇政府合作,东风镇政府整合4个村‘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424万元,建设占地面积36亩的标准化育肥牛养殖基地。”
“饲料从哪来?”
“我们自己有10万吨饲料加工厂。”
“接下来我们还有自己的20万头屠宰分割、2万吨肉制品深加工项目以及冷链仓储物流服务。”没等记者发问,伊赛公司副总经理皇甫幼宇已经补充全了发展肉牛全产业链的“时间表”。今年,该公司将实现屠宰加工肉牛10万头,实现产值20亿元。
肉牛产业发展了,如何在精准扶贫中做足“牛”文章,带动当地农民养牛致富,成为开鲁县领导层研究的重要课题。
开鲁县委、县政府将肉牛产业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依托伊赛20万头肉牛全产业链项目,规划建设5个万头育肥牛养殖基地和3个万头基础母牛养殖基地,并流转土地8万亩种植青贮。政府通过资金、项目、政策扶持合作社(贫困户)自主经营管理,伊赛牛肉有限公司全程无偿提供养殖技术、防疫,有偿提供专用配方饲料,无条件保底订单回收,农牧业局和扶贫办负责日常监督管理与服务,促进肉牛养殖规模效益不断提升。2017年以来,该县已整合各类资金1.1亿元,扶持肉牛养殖合作社发展,带动2284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户年均保底收益4500元。
做大“牛市” 牛气冲天
由于牛肉的价格较高,养殖户普遍具有较强的养殖欲望,该县抓住肉牛产业扩量增容的有利时机,大力支持肉牛养殖专业村发展,实现“小规模、大群体”式肉牛养殖。
牛养出来,卖给谁?远近闻名的“开鲁牛市”解决了卖牛难题。据开鲁县雨田农畜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雷思明介绍,该公司市场交易的活牛,主要销往东北、华北、华南等省市区,已成为东北活牛的流通中心。公司将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创新经营模式,建成“中国草原肉牛之都”(通辽)——开鲁牛羊物流园,集牛羊交易、餐饮、服务于一体,取缔传统的集市经营制,实行“全方位服务”“全天候交易”的经营模式。届时,对全县乃至全市及周边地区牛产业的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
据统计,上半年,开鲁县出栏肉牛3.74万头,现存栏肉牛12.3737万头,其中优质基础母牛存栏6.26万头、改良黄牛1.625万头。“十三五”期末,该县基础母牛存栏将达到30万头、肉牛存栏达到30万头,实现农牧民人均2头牛、增收6500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