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退休的布达拉宫“齐默拉”——记“西藏工匠”平措

发布时间:2019-06-26 09:02:00丨来源:新华社丨作者:王京雪 强晓玲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平措算得上在布达拉宫工作最久的人,也算得上最早专属布达拉宫的工匠。布达拉宫的人们都喊他“齐默拉”,“齐默”是藏语“工匠”的意思,“拉”是藏语中的敬词。

    要找到平措可不容易。每天一大早,这位83岁的老工匠就已经离开家门,依顺时针方向围着布达拉宫转经。

    “他到处走,一会儿在这,一会儿在那,东门西门南门都会经过,都要去聊聊天、吹吹牛。和一般老人不一样,他特别活泼,像小伙子一样爱开玩笑,所有人见了他都要逗他几句,他听了都要给他们返两句。”布达拉宫管理处的维修科副科长扎西平措(下简称“扎平”)说。

    扎平一早就为采访的事给平措打了好几个电话,怎么都打不通,直到中午才终于等到平措的回电,“我说你连领导的电话都不接,胆子也太大啦,他说我刚才在政府开会呢,没时间也不方便接电话——其实他是开玩笑,也让人生不起气来。”

    扎平这么说的时候,平措坐在一旁眯眼笑,毡帽下,黝黑面庞上的白色胡须翘出顽皮的弧度。

    人人都爱平措

    平措算得上在布达拉宫工作最久的人,也算得上最早专属布达拉宫的工匠。布达拉宫的人们都喊他“齐默拉”,“齐默”是藏语“工匠”的意思,“拉”是藏语中的敬词。

    “在布达拉宫,我没见过谁跟他处不好,在这里工作的400多人,没人不认识他,人人都喜欢他。”扎平说。

    平措是石匠,年轻的时候,他在西藏建筑队工作,因为一门好手艺又去了西藏古建筑公司。1980年,44岁的平措被派到布达拉宫帮忙做建筑修护,布达拉宫的老领导看上他的手艺跟人品,对他一再挽留,从留1个月到留3个月,一留再留,最后把平措彻底留在了布达拉宫。自此,他再没离开这座雄伟而美丽的宫堡,在这里一直工作到72岁才退休。

    平措退休时的身份是“布达拉宫管理处维修科工人”。想一想,他这辈子好像并没有多了不起,没出过多大名,没当过多大官,也没去过多少地方,只是在39年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着布达拉宫,一边吹着牛、开着玩笑,一边快乐地为这座距今1300年、海拔3700多米的藏式古建筑群做保护性修复工作。

    听扎平说,平措刚到布达拉宫时,这里还没有专门负责建筑维修的部门,也没设立24小时巡视检查建筑状况的制度,“那时人手很少,他就到外面招合适的工匠,慢慢形成了布达拉宫最早的维修队伍,24小时全天候守护布达拉宫的做法就是从他们开始的。”

    平措在一旁补充,说他有自己的招人要求,第一看人品作风,毕竟布达拉宫是座珍贵的古建,第二必须能干。

    “他那时做维修组组长,看见组里比较懒、活干得不好的小伙子会过去在人屁股上踢一脚。”扎平说,“别看他性格这么活泼,一到工作的时候就特别严格、特别认真。”

    认真工作、快乐生活,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平措参与了布达拉宫两次大规模修缮,两次都堪称中国文物古建保护史上史无前例的工程。他给布达拉宫带出了几十个专业匠人,许多都是今天布达拉宫维修团队中的骨干。

    2018年底,西藏自治区总工会在西藏全区选出了7名“西藏工匠”,其中就有平措。在给他的宣传视频中,有这样的介绍词:“为抢救布达拉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他团结带领布达拉宫文化保护工作团队,先后清理白宫、红宫、平措堆朗等处地垄垃圾490卡车,历时5年,先后完成地垄加固、垄墙砌筑、部分建筑女儿墙塌陷修复等重大项目。地基开裂,墙体脱落,打阿嘎土和墙壁粉刷,只要经过平措师傅的手,就绝对能平平整整、踏踏实实。”

    不退休的布达拉宫守护人

    自72岁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下来,至今已过去10年,平措的生活却始终围绕着布达拉宫。他依然住在布达拉宫脚下,依然每天都要围着布达拉宫走走看看,虽然已不再能灵活轻快地爬上布达拉宫的高层建筑,但在力所能及的高度,他依然习惯性地每天检视着这座宫堡的边边角角,为维修科的老同事们提供建议和现场指导。

    “他经常来看我们工作,上周有一处椽子木发现蛀虫要做处理时,他也来看我们怎么做,做得对不对,不对的地方他会说,还会跟我们讲怎么做更好。之前布达拉宫东门墙体出现裂缝,很难处理,我们也去请教他。”扎平说,“过去布达拉宫的大小维修他都有参与,哪里修了什么,墙体内部什么样他最了解。”

    扎平到布达拉宫维修科工作时,平措其实已经退休好几年了,但他总能在布达拉宫里看见平措的身影,尤其到了布达拉宫每年年底的“粉刷季”——整座宫殿要按白宫、红宫和黄宫的顺序依次进行全面粉刷,这个传统已持续了三四百年,在保持布宫原貌的同时保护着这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减少暴雨和冰雪的侵蚀。

    由于布达拉宫所处位置、建筑结构和古建承受力等特殊条件,粉刷的工作至今不用机械,一直依靠工匠们腰系长绳、手持漆桶,悬于半空喷洒涂料。

    每年粉刷布达拉宫的日子,平措都会从早到晚待在施工现场,他家里那个扩音喇叭这时派上了用场,他会仰头检视高空作业中的工匠们的举动,对着喇叭指挥他们把涂料喷洒得均匀又平整。“每年到粉刷主体建筑的时候,他天天来指导,这里不行,那里不行,他在底下到处看。”扎平说。

    扎平觉得,要说平措对于布达拉宫的贡献不仅要看他参与的那些大型工程,还要看他几十年来每天对布达拉宫的关注与守护,看他日常做过的不计其数的小修小补,“大的险情都是从细节问题里来的,就像是病,小病不治,绝对会得大病。”

    如今的布达拉宫维修科已经有一支60多人的维修队伍,他们继承了平措等人24小时守护布达拉宫的传统,每天都进行着对布宫的保护与维修。“比如地面开了裂缝,必须第一时间派人去修,墙体探出石头,也要第一时间派人去修。如果下暴雨,60多人要马上去检查建筑,去看每一个出水口和角落是否正常。冬天下雪,屋顶上的雪必须赶快铲掉,因为雪水白天融化、晚上冻结会造成布达拉宫屋顶所用阿嘎土的开裂……”

    从平措等第一代布达拉宫工匠,到今天的扎平和他的同事们,一代接一代,不曾中断地守护着布达拉宫,使它承载无数人的踏访,历经千年依然巍峨动人。

    “不过我们这一代使用的现代化科技手段比他们可多多了,比如给木构建喷药防虫,通过结构监测计算建筑的承重率对游客进行限流等等。”扎平说。

    “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能粗心大意,哪怕是一个出水口也要检查好,雨季开始了,你要派人多去看一下。”平措在一旁嘱咐。

    从未离开也从未想过离开布达拉宫

    平措住在布达拉宫脚下,布达拉宫就是他的家,布达拉宫的工作人员就是他的家人。

    他一直没结婚,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时候只想着维修布达拉宫嘛,其他的没想过,干着干着时间就耽误了,年龄也上去了。”

    现在,平措年纪大了,维修科的姑娘们每年过年前都会到他家里帮他擦擦窗户,洗洗被套。科里夏天组织去河边,大家也都会想着他。他的老电视机去年烧了,科里给他买了台新的。

    平措60来岁的时候,单位送他去疗养,那是他第一次离开拉萨,他去了敦煌,感受是:“晕,沙子大,心里不踏实。”

    如今,83岁的平措每天的活动范围也几乎就在布达拉宫周遭,“我一直在布达拉宫工作,在布达拉宫吃饭,在布达拉宫住,心里从没想过要离开,现在年龄大了,也不想去更远的地方,就想一直都在布达拉宫。时间不那么多了,要珍惜。”

    一生守护布达拉宫,他说自己像不想离开家乡一样不想离开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