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窑村:红旗凝聚民心 产业服务民生

发布时间:2019-06-24 18:24:55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 贾雪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徐家窑村党支部紧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总目标,以“红旗嘎查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抓党建聚合力,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产业富民和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莫力庙苏木徐家窑村共有504户、1833人,村党支部紧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总目标,以“红旗嘎查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抓党建聚合力,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产业富民和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如今的徐家窑村面貌焕然一新,已远远甩开软弱涣散后进的帽子,昂首挺胸迈入富裕和谐先进行列,2018年,在全市争创“五面红旗嘎查村”活动中获得了党建示范、脱贫致富、社会治理三面红旗。

强基固本 党建示范抓引领

徐家窑村党支部始终把落实基层党建责任作为有力抓手,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突出主体、紧盯关键、统筹协调、示范带动,形成了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的基层党建工作格局,在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村党支部先后投入5万元建设高标准、规范化组织阵地,在村部环形长廊中悬挂星级党员亮身份、组织机构图、十九大精神、便民服务规章等党建图板。党员活动室内悬挂党旗、入党誓词、党员权力和义务及“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营造了浓厚的基层党建氛围。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徐家窑村党支部注重加强“两委”班子建设,特别注重选优选强党支部书记,2017年党员和村民以“三顾茅庐”的诚意携手请回了发展致富能人刘文超,为全村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支部全面落实村“两委”班子成员坐班值班、集中办公等制度,强化纪律约束,规范干部管理。严格执行主题党日制度,把“主题党日”“民主议事”、组织生活会与“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有机融合,促进支部党务工作规范化运行,提升党员先进性。坚持政治标准,注重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吸纳到党员队伍,着力增强党员队伍的致富带动能力。以党员结对帮扶活动为载体,让党员的先进性和影响力拓展到每家每户,打造了一支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党员队伍,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显著增强,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提升。

组织力强不强,解决重大矛盾问题是试金石。2017年,徐家窑村8户大户承包的1500亩机动地到期,但他们不愿退还土地。村民情绪激动,矛盾一触即发,村“两委”干部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影响力,积极疏导劝说,在未出动一名警力的情况下,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妥善解决了土地承包隐患。不仅如此,此次土地承包还收取了陈欠承包费用100余万元,当年村集体收入就超百万。

富民强村 脱贫致富促振兴

脱贫攻坚是天大的事。徐家窑村党支部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最大的工作业绩。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扶贫伊始,村“两委”班子成员认识到能力不足,立即进行“充电”,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和扶贫思想,深刻研读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提高思想认识、储备专业知识。严格落实“精准”要求,逐一深入农户家中走访,做到精准识别不落一人。“两委”班子成员每人包联四户,分户包联落实责任,要求责任人必须经常深入农户家中,分析致贫原因、因户因人施策、研究落实帮扶措施。退出时要求与村民一同算账,确保群众认可。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仅用2年时间,全村26户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

脱贫不是终点,小康才是目标。徐家窑村党支部没有满足于此,坚持谋划推进富民产业。2018年年初,苏木党委、政府积极推进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项目实施,其他村屯害怕项目失败,不愿实施,徐家窑村党支部却如获至宝,积极主动申请耕地节水全覆盖,占全苏木(辖18个嘎查村)实施面积的27%,项目当年见效,省时、省力、增效,农民每亩增加收入近400元。党支部紧紧抓住春季绿化造林有利契机,联合周边村屯引导农民规模种植大扁杏,发展林业经济,完成本村造林绿化4200亩,成活率达到87%,与周边几个村形成“万亩大扁杏经济林种植区”,为2年后村民进一步增收奠定了基础。借助本村葵花规模种植优势,引导村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葵花种植,2018年实现葵花种植8000亩,每亩增收近800元,实现2017年底以来无新增贫困人口,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的骄人业绩。

今年,徐家窑村党支部通过考察学习,确定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工厂+农户”的模式,打造集蜜蜂养殖、葵花规模种植、筛选、炒制、榨油加工销售、畜牧家禽养殖、绿色智慧农业为一体的完整循环葵花产业链,现已注册成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葵花粗加工厂,与大疆无人机形成机器设备采购意向发展智慧农业,正在组织村民学习蜜蜂养殖技术。与周边王家村、孙家村、福发屯村、孙家大院村以及开鲁县道德镇等产业调整大村、大镇形成合作共识,实现几个村镇作物轮耕、一体化运作、抱团发展,持续推进农民、特别是贫困户增加收入,确保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戮力同心 社会治理保稳定

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徐家窑村党支部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从源头上防范风险和问题,树立“治未病”理念,把更多的精力和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源头治理和事先预防上,真正把不稳定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自身做起,严格执行“532”民主决策程序,制定落实“三务”公开制度、便民服务制度、“两委”成员坐班制度、村干部工作制度等,坚持用制度规范权力,村内每一笔支出都有账可查,各项公示、公告、资金明细及时进行公开,取信于民。

坚持工作常态化,功夫下在平时,做到问题了然于胸、隐患防于未然。村内实施网格化管理,将整村划分为7个村民小组,每一村民小组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一名小组长,进行组内管理,小组长对本小组做到“三知三掌握”,三知即知小组各户基本情况、小组各户产业发展情况、小组各户遵纪守法情况;三掌握即掌握社情动态、掌握高危人群、掌握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各小组每年上报各类矛盾信息100余条,党支部提前介入引导,各类问题全部解决在萌芽状态。

注重把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使群众由衷感到自己受到公平对待、自己的权益得到有力保障。徐家窑村党支部坚持每月召开村内治安情况汇报分析会议,坚持开展治安防范、法制教育、卫生清理等活动,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按照“网格化管理”分格定责,认真排查调解处理,邻里发生纠纷“两委”成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隐患。徐家窑村邻里和谐,多年无群众上访、无治安和刑事案件,矛盾多发、纠纷不断、连年上访的徐家窑村已然成为历史。和谐稳定的环境,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保障,不仅村党支部的精力在谋发展、奔小康上,村民也是想方设法调结构、增收入。如今的徐家窑村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正大踏步地向“北疆基层党建亮丽风景线”这一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