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祁连县地处黑河、大通河、托勒河三河源头,成为青海东北部的水塔,年径总流量23亿立方米,国家水利部、黄河中上游水利管理局等科研单位测定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达到56万千瓦。发源于祁连山南麓八一冰川的黑河,源头位于海拔4100米的疏勒南山,是中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全长821公里,流经青海、甘肃,最后注入内蒙古阿拉善盟大沙漠中的东、西居延海。
一
初夏时节,记者沿着黑河,走进祁连山,走向祁连深处。艳丽的阳光下,祁连独特的景致愈加秀丽而璀璨,徜徉其中,让人流连忘返。“祁连的四季景色总是令人向往,真不愧是人间秘境——天境祁连啊!”中国新闻网的记者发出了感叹。
东流的黑河与倒淌的八宝河在青甘交接的祁连县黄藏寺汇合后,经张掖,折向北流,出莺落峡口,过酒泉金塔,汇入内蒙古阿拉善盟境内的额济纳河,最终注入东居延海(苏泊淖尔)和西居延海(嘎顺淖尔)。波涛汹涌的黑河一路劈山凿谷,在祁连山区造就了长达450公里的世界第三大峡谷——黑河大峡谷。黑河大峡谷有70多公里的神秘地带无人穿越,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黑河润木滋芳,泽禾育果,两岸风光秀丽,也造就了下游河西走廊的绿洲文明,被誉为“河西走廊的母亲河”。黑河上游——祁连山的冰川消融水成为黑河的主要水源,是滋润整个下游地区万物生长的源头。甘肃省张掖市因得黑河水之利,农业发达,物产丰饶,素有“河西走廊金张掖”的美誉,也正是有了黑河,才使得张掖市以5%的耕地面积产出了占甘肃省35%的商品粮,获得了“全国最大最佳杂交玉米种子繁育基地”等殊荣。
祁连县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不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生态环保由“理念”向“行动”转变。各级各部门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中央环保督察提出的整改要求作为加强和改进祁连环保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发展的有利契机,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行动自觉,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积极主动,立行立改,全面接受督察、督办,全力以赴自查自纠抓整改,攻坚克难抓落实,全面完成中央及青海省环保督察组反馈的26项整改任务,“河、湖长制”得到全面落实。
二
顺应祁连山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按照“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要求,持续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的有效实施,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
高标准谋划实施国土绿化工程,2019年,实施义务植树25.5公顷,栽植青海云杉64654株。2018年投资9867万元实施并完成林业项目22项,完成国土绿化1.18万公顷,1.47万公顷重点湿地、5.18万公顷天然林和15.66万公顷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护。建成生产总面积54.4公顷的育苗基地11处,培育优良乡土树种苗木百万株。全面完成8个管护站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管护员守护工作实现全覆盖。稳步推进投资1.47亿元的河道治理、防洪、水土保持及水系连通综合治理工程。
生态效益不断显现,植被破坏、草原退化等问题缓解消除。生态项目纵横推进,黑土滩治理2000公顷,沙化草地治理2000公顷,草原鼠害防治7.3万公顷,建设人工饲草基地2000公顷。天然草地可食鲜草平均产量达到287千克/亩,草群平均高度达到12厘米,全县草原覆盖率达到59.23%。
如今的祁连山因没有了人为的扰动,增多了许多动物种群,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全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祁连县黑河源头流域生态建设保护站站长叶金俄日说:“现在每年我都能在自己的管护区域内,看到不少曾经很少见,或者根本看不到的野生动物。有藏野驴、黄羊、岩羊、黑颈鹤,还有很多都是我以前没见过的候鸟。”
三
得益于先天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后天生态环境的日益好转,祁连县生态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实现了规模和速度双增长、质量和效益双提升,进入由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新阶段,被确定为国家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
在风光旖旎、景色秀丽的盛夏季节,先后成功承办、协办了2018伊卡洛斯·中国祁连国际飞行节、祁连山草原风情文化旅游节、第十七届环湖赛祁连赛段赛事、全国露营大会、首届祁连麻拉河“玩偶狂欢节”等重大品牌文化体育活动。投资5481万元的智慧旅游、旅游区提升改造、八宝风景区、阿咪东索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顺利推进。目前,全县累计建成各类宾馆131家,总床位数超过1.6万张,直接从事商品经营户180家,旅游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1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1%。年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的10倍以上,当地农牧民纯收入的20%以上来源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收入占地方财政税收的10%以上。2018年接待游客230.92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综合收入达10.03亿元,同比增长37%,人均消费435元。近三年,祁连县累计接待游客449.83万人次,旅游收入增加值占本地GDP比重达到15%。以旅游为引领的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祁连县转型发展中最活跃、最有力的因素。
祁连县委书记韩向晖坦言:“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要实现绿色发展,加快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是关键。有保护,才会有发展,有发展,则有持续推进更好发展的先决条件。作为黑河发源地的祁连县,就要以自觉担当,敢做有为的决心和勇气,用实际行动在祁连山生态建设与保护中书写祁连人源自于对自然的敬畏、热爱与执着。”
眺望黑河,祁连青黛,白雪皑皑。从雪山走来的黑河含远山之悠长,携冰雪之灵秀,像慈祥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各族儿女,世世代代,无怨无悔,护佑和润泽着祁连山下这片辽阔而厚实的高地。
祁连人将在建设山清水秀、人富景美的筑梦之路上迈出更加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原标题:祁连山下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