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315国道,将路两边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路的北边是塔什萨依村,一条条防风林带组成的绿色屏障,将村庄围合在内,村内道路两边,绿化带郁郁葱葱,房屋错落有致;路的南面,则是茫茫戈壁滩,几乎寸草不生。
11年前,塔什萨依村就是在一片戈壁滩上开始了建设步伐。如今的塔什萨依村引进多家农业企业,红枣种植面积5万亩,水、电、路、网一应俱全,电视信号、通信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一个崭新、美丽的塔什萨依新农村屹立在昔日的荒滩上。
过去
黄沙遮日,风尘漫天
塔什萨依村成立于2012年,其前身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区。2008年,按照州党委和州政府提出“绿色留高原,人畜下山来”的发展新思路,由若羌县南部山区和英苏牧区逐步搬迁安置243户823名贫困农牧民,在塔什萨依开发区建设新农村。
若羌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文辉告诉记者,因为有塔什萨依河流过,塔什萨依村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土光热资源,是农业综合开发的好地方。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若羌县就有开发塔什萨依河流域的愿望,但由于财力不足、物力短缺等原因,始终未能进行。进入新世纪,县委和县政府再次将塔什萨依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2008年,塔什萨依开发区被巴州确定为四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发实验区之一,由此,正式拉开了塔什萨依新农村开发建设的序幕。
但是,塔什萨依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边缘,全年几乎有一半时间是沙尘天,“黑风黄沙”能见度不足5米是常有的事。阿不力孜·买买提是第一批搬迁至塔什萨依村的牧民,他回忆起刚来到塔什萨依的情景时说:“每逢遇到沙尘暴天气,院子里的塑料盆、塑料桶之类的都会被吹跑。刮完风,家门口堆满沙子,到邻居家都走不过去。”
5月26日,塔什萨依村再次刮起沙尘暴,瓦石峡镇党委书记孙惠杰带领记者来到距村庄直线距离3公里左右的一片戈壁滩。一下车,狂风夹杂着沙子扑面而来,眼睛都没法睁开,一说话就是满嘴沙子。“10年前的塔什萨依村就是这样的环境。”孙惠杰告诉记者。相比之下,当天在村里感受到的沙尘只能用“温柔”来形容了。
直线距离不过3公里,为何生态环境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别?这背后,是塔什萨依的11年植树造林之路。
现在
林带纵横,满眼绿意
在前期规划中,若羌县委和县政府就将塔什萨依的风沙治理放在重要位置,修路、打井、通电,为植树造林做好前期准备。建村初期,除了大力动员村民自己植树造林,县乡干部以及周边村庄的村民,一起参与到塔什萨依村的防风林带建设中。村民们刚从山上下来,缺乏植树经验,干部们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种植、如何养护。
辖区内的农业企业,也在防风林带的建设中起了大作用。在塔什萨依开发区成立之初,政府就有意识地引进有资金有实力的农业企业,通过建设防风林带和规模化种植枣树,达到防风治沙和发展经济的目的。
在塔什萨依村的北面,有个大风口,地处新疆羌都林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这里是塔什萨依村风沙治理的一个关键点。为了塔什萨依村的村民,也为了自身的发展,羌都林牧公司从2009年成立之初,就全身心投入到这条防风林带的建设中。
但是在这个大风口种树,哪有那么容易成活,一场沙尘暴过来,树被吹得东倒西歪,所有的树叶都被刮落,加上这里是漏水漏肥的沙性土地,林木成活难度更大。于是,一边不停地补种,一边持续用有机肥料改良土质,经过五六年的努力,一条近50米宽、1公里长的防风林带终于建成。这个风口被堵上了,塔什萨依村的风沙压力立即减轻了不少。
经过10年持续植树造林,目前,羌都林牧已经建成防风林面积4332亩,枣树面积20886亩,和塔什萨依村辖区内的其他大型农业企业一起,共同为村庄建立起了一道道绿色屏障。从无人机拍摄的画面可以看到,塔什萨依村周边,一排排防风林带纵横交错,勾勒出了一块块绿色的网格,一眼望去,满眼绿意。
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塔什萨依村村民的生活也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
阿不力孜说起这10来年的变化,感慨万千。“2008年10月,我们32户家庭刚到塔什萨依村时,村子还很荒凉,房前屋后都是沙子路,连拖拉机都开不动。”他指着路边的绿化带说,“现在不一样了。2009年起,经过县领导及邻村村民的帮助,还有全村人的共同努力,我们种下了这么多树,现在柏油马路、路灯、水电气都有了,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宜居。”
未来
生态引领,乡村旅游
已经整村脱贫的塔什萨依村,正谋划着更为美好的未来。
“你看,这个沙丘的北面是315国道,南面是正在建设的和若高速,都是通往南疆地区的要道,而且这里是从青海进入新疆后的第一个沙丘,从我们脚下开始,往西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理优势非常明显。”5月26日,孙惠杰带记者来到塔什萨依村南面的一个大沙丘上,看着脚下的村庄,描绘着他心中的蓝图。“国道边建一个大停车场,旁边建一些木房子用来住宿,游客可以在沙丘上骑骆驼,也可以坐下来吃烧烤,体验沙漠风光。”
而在塔什萨依村内,药桑一条街、楼兰百枣巷、桃花谷等一批旅游示范工程已开工建设,村里还鼓励支持5至10户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和小餐馆,通过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庭院经济增收,不断巩固脱贫成效。
“若羌县将大力推进塔什萨依村的乡村生态旅游开发。”周文辉告诉记者,“我们准备将3000亩果园打造成为若羌县特色林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同时依托塔什萨依村境内的荒漠沙山沙丘风景、天然胡杨林等旅游资源,扶持塔什萨依村发展休闲农业、民族风情、生态农庄等特色旅游。”
想必,几年后的塔什萨依村,又将是另一番美丽景象了吧。(原标题:11年造林治沙 荒滩上建起美丽乡村——来自若羌县瓦石峡镇塔什萨依村的蹲点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