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时节,草木葱茏。
大兴安岭,郁郁葱葱,好似呼伦贝尔“红种子”育成的“红树林”。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针对边境线较长、地域较广阔、交通不便利、党员流动大、党组织薄弱等实际,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深入推进北疆先锋工程及边境基层党建长廊建设,使基层党支部“动”起来,引领群众谋发展、富起来。
走“创新发展”之路
“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如今的好生活多亏了党员中心户玉珍!”说这话的是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宝格德乌拉苏木的牧民散德格道尔吉。
散德格道尔吉家没有牲畜,不仅供养两个学生,还要照顾身患疾病的弟弟。他家的生活情况玉珍看在眼中,急在心里。为了解决散德格道尔吉的就业问题,玉珍在自家牧业点为散德格道尔吉安排了饲养员的工作,每个月发4000元工资。
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下一步就是后续产业发展。玉珍和苏木党委、政府沟通后,苏木党委、政府通过“三到村三到户”项目,为散德格道尔吉购买了16头牛。玉珍还让散德格道尔吉将牛放在她家牧业点上饲养,连饲草料都不需要购买。现在,散德格道尔吉的牲畜已发展到68只羊、13头牛,成功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几年来,玉珍带领贫困群众谋产业,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走上了一条带领辐射贫困户谋发展、求幸福的道路,切实发挥了对辐射内牧民群众的引领作用,用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战。牧民们说,玉珍是我们的“主心骨”。
为不断提升边境牧区的党建水平,呼伦贝尔市实施“党员中心户”“中心户+合作社”模式,从支部成员、党小组组长、牧民小组长、牧民党代表和人大代表、专业合作社党员中选配704个党员中心户,按照住址相邻、产业相近、便于集中的原则,设定中心户、划定服务区域,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15家牧户,构建起嘎查党支部辐射党小组、党小组带动中心户、中心户联系牧民的组织体系,创办牧业合作社406个、家庭牧场104个,组织牧民联户经营、划区轮牧休牧、推动草牧场流转,引领民族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的有形、有效覆盖。
走“融合发展”之路
4月2日清晨,在满洲里中俄互贸免税区内,来自扎赉诺尔区的200多名贫困边民已经早早地排起了长队,静静地等候着互市贸易。
“过去,低保金是我们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现在有了好政策,我们加入到互市贸易中,成了买卖人,还有优惠价。现在我琢磨着把互贸买回来的面粉做成面条、包子啥的卖,还能再赚一次钱。”队伍中50多岁的付兰英激动地说。
付兰英是土生土长的扎赉诺尔人,疾病缠身的她还有个体弱多病的丈夫。过去,低保金是他们生活的主要经济来源。如今,作为受益贫困边民队伍中的一员,她切实感受到了“党建+扶贫+互助组”为她带来的实惠。
2017年8月,满洲里市开创了“党建+扶贫+互助组”,组建了贫困边民互助组,抱团经营。互助组由党员带头任组长,将残疾、低保、丧失劳动能力、家庭贫困无经济收入人员编入组内。互助组贫困边民凭借边民交易卡,在互贸体验店内,通过互市贸易信息化系统以优惠价进行线上购买,每人每日购买价值8000元人民币以下的货物,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线下有专业人员按照订单从互贸区进行货物配送。
经常随贫困边民到互贸区的张寿生是扎赉诺尔区扶贫开发办负责人。他说:“‘党建+扶贫+互助组’让贫困群众受益匪浅,也为我们扶贫工作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互贸区还为他们设立单独窗口,单排单放,缩短了交易时间,特别便捷。”
如今,满洲里市、扎赉诺尔区两地已经组建互助组60余组,吸纳贫困边民1838人。仅2019年第一季度,两地边民累计参与互市活动16.5万余人次,累计增收165万元。
这是呼伦贝尔市聚焦融合、强化引领,以党建工作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出台《关于加强边境口岸城市基层党建合作共建的意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督察制度》《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办法》等11项党建工作制度,整合资源、强化服务,拓展区域化大党建,认真做好边境城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
驻地4个边防派出所的9名民警兼任社区“两委”干部,2名边防派出所负责人兼任街道班子成员,将边防派出所一些好做法运用到社区管理中。
在进口木材加工园区推行行业协会覆盖管理和“党工共建”指导相结合、互市贸易区采取“小微企业、集贸市场和街道社区党建融合共建”、国际物流产业园实施地企军警联建联创。
树立“将党建工作抓在产业上”的工作思路,在各苏木乡镇街道、国有企业、驻军部队、边防派出所、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之间搭建工作平台,聚集各部门、各单位的资源优势形成旅游党建联盟。
在祖国北疆,党建创新、党建融合推动呼伦贝尔市各类组织在“同一屋檐下”,结成“一家人”,拧成“一股绳”,同下“一盘棋”,不断强化边境地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
(原标题:基层党支部“动”起来 引领群众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