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左中旗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助力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9-06-05 20:16:59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科左中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要求,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无劳动力的贫困户资产收益全覆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推动全旗贫困人口由14289户、40612人减少到今年初的3001户、7980人。

科尔沁左翼中旗简称科左中旗,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东与吉林省松原市、四平市相邻,全旗总土地面积9811平方公里,辖20个苏木乡镇场、488个行政嘎查村,总人口54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0万人,是全国县级区域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旗县。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县。

近年来,科左中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严格落实“五个一批”和“六个精准”要求,提出并推行了“抓住一条主线、把握两个关键、突出三个重点、落实四项保障”扶贫工作思路与举措,特别是聚焦发挥产业扶贫治本作用,结合实施“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建设300万亩高效节水粮食生产功能区、退耕还林100万亩、退耕还草100万亩、发展特色种植基地100万亩、肉牛养殖规模达到100万头),突出抓好了以节水农业、肉牛养殖、庭院经济、生态产业、光伏扶贫为主的产业扶贫和扶贫产业园项目建设,使全旗90%以上贫困人口固定在产业链、增收在产业链,实现了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扶贫全覆盖、无劳动力的贫困户资产收益全覆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推动全旗贫困人口由14289户、40612人减少到今年初的3001户、7980人,贫困发生率由30.6%降至1.78%,脱贫攻坚工作得到了中央扶贫巡视组“扶贫成效过硬”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可。

一是农业高效节水产业扶贫增收模式

科左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产粮第一旗,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先后11次被原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近年来,科左中旗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确保55亿斤粮食产量的基础上,围绕保生态、兴产业、促增收,全面整合水务、农牧、发改等项目资金,以贫困嘎查村为重点,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全区率先大面积推行了浅埋滴灌高效节水模式,实行大垄双行全程机械化作业,在节省水、电、工、时、地的同时,有效减少了肥、药、膜和机械的使用,切实补齐补强了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截至目前,全旗贫困群众已实现“人均6亩、户均20亩高效节水农田”,人均年增收500元以上。

以舍伯吐镇浩力本召嘎查为例,通过实施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项目,耕地流转费用由过去的400—450元/亩,升值为600—650元/亩。该嘎查采取土地保值入股形式,组织80户农牧民与继承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种植甜菜2300亩,通过统一规划布局、统一机械作业、统一农资采购等方式,实现每亩收入2600元,农户每亩分红918元。同时,依托首农、丰原等龙头企业,引导贫困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并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土地折价入股、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推动贫困群众土地流转赚租金、入股分红赚股金、入园打工赚薪金,为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是肉牛全产业链扶贫开发模式

科左中旗是内蒙古自治区33个牧业旗县之一、全国207个肉牛优势区域规划旗县之一,素有“中国黄牛之乡”和“中国肉牛之都”的美誉。近年来,当地立足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通过引进实施全国一流的科尔沁肉牛种业基地、全国屠宰规模最大的科尔沁牛业肉牛产业园和全国现代化水平最高的成峰牲畜交易市场,初步形成了从育种、繁育、交易到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

依托肉牛产业发展优势,按照“人均2头牛、户均5头牛”的目标,推行“小规模、大群体”模式,全面落实项目资金和补贴政策,通过扶贫资金购牛自养、金融贷款扩大规模等有效举措,累计扶持贫困户购牛5.8万头,建设棚舍67.5万平方米、窖池6.2万立方米,全旗贫困户肉牛存栏突破7万头,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切实走出了一条“赶着黄牛奔小康”的精准扶贫路子。

以花吐古拉镇柏林艾勒嘎查为例,该嘎查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置基础母牛229头,配套建设棚舍34座、窖池14座,贫困户牛存栏达到476头,户均增收突破1.7万元;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柏林种植养殖合作社,通过发展肉牛产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预计年实现经济效益20万元,带动4名贫困人口实现了就地就业,人均年增收1.2万元;带动2名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实现资产收益,户均年增收3000元。

强化肉牛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行“扶贫龙头企业+养殖基地+贫困户”产业化经营方式,特别是对于无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推行产业链扶贫、托管代养等模式,确保贫困群众稳定在产业链、增收在产业链、脱贫在产业链。同时,坚持为养而种、种养结合,推行“1头牛+1亩青贮”养殖模式,构建了“种养结合、资源循环、生态发展”的现代畜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资源利用和养殖收益的最大化。

三是庭院经济助力脱贫“三个园”模式

科左中旗充分利用农牧户庭院普遍较大的特点,把发展庭院经济作为贫困群众节支增收和改变生活习惯、改变精神面貌的一项扶贫举措来抓,扶持所有贫困户建设庭院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垃圾和杂物存放区“四区分离”,并全力推行“小果园、小菜园、小田园”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贫困户户均节支增收1000元以上,“小庭院”做出了“大文章”。

坚持以政策为引导,在落实贫困户2000元补助资金基础上,组织开展了“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有效提高了贫困群众发展庭院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发展庭院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坚持以“果园”为中心,按照“适地适树”原则,扶持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栽植海棠、李子等果树,并充分利用果树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套种蔬菜、药材、杂粮等经济作物,形成了“林+草+虫+禽+畜”复合型林果产业模式。坚持以产业化为方向,围绕城镇“菜篮子”需求种植时令蔬菜,并组织将豆角、萝卜、白菜等秋菜晒成干菜,实现蔬菜全年自给自足。

围绕“一村一品”鼓励嘎查村整村推进同种作物,发展小麦、谷子、大豆等特色庭院种植村,将各家各户的庭院种植化零为整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了“南蔬果、北谷子、东小麦、西油葵、中杂粮”的庭院经济发展格局。

目前,全旗已培育协代苏木西浩来艾勒嘎查庭院“鲜菜、干菜、腌菜、反季菜”种植、丰库牧场新风分场农旅民宿,花吐古拉镇浩日彦艾勒嘎查特色农家乐等一批庭院结构合理、适应市场需求、产销对路、科技含量高的示范村示范户。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切实增强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盘活了农家小院的空间资源。

四是生态林果产业绿色扶贫模式

作为农牧业大旗,科左中旗的现代农牧业发展在通辽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处于领先地位,但林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科左中旗大力推进生态扶贫,深入实施天然森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森林抚育等工程,既为广大贫困群众从生态保护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又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生态林果产业,将造林绿化与脱贫攻坚相融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多赢。重点依托汇源集团、海天药业等龙头企业,结合全旗无立木林地恢复、退耕还林、残次林改造,规划实施了以沙棘为主的生态经济林50万亩,以锦绣海棠为主的果树经济林20万亩,并建设以沙棘果浆、果粉、果油等为主要产品的沙棘精深加工基地,打造“沙棘之乡”和“海棠之乡”。对生态廊道、村屯周边采取“以育代造”板块绿化模式,通过采取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措施,带动贫困农牧民培育苗木、打造苗圃,全旗新建育苗基地30个,建设规模达到1.5万亩,育成“深秋红”大果沙棘苗木500万株,2019年扦插沙棘苗超过1000万株,实现沙棘造林苗木全部自给。

同时,在实现全旗所有嘎查村造林绿化全覆盖的基础上,引导和支持、鼓励群众栽植果树,重点在2万农户中每户栽植果树15株,按每株产量50斤、每斤市场价5元计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实现庭院增绿、群众增收。

五是光伏扶贫资产收益模式

科左中旗将光伏扶贫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举措,通过整合财政专项、京蒙援助等资金,建成4.6万千瓦2个光伏电站,带动1835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利用京蒙援助资金、整合配套资金4577万元,建设16座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总容量7394千瓦,辐射带动84个贫困嘎查村实现集体经济增收;年发电量1100万千瓦时,年实现收益约830万元,为84个贫困嘎查村年均分别增加集体经济收入近9万元,嘎查村按照“334”比例(即,30%用于为贫困户设置公益性岗位;30%用于贫困嘎查村小型公益事业发展;40%用于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奖补资金),研究制定了收益分配方案。通过光伏扶贫收益设置保洁员、护林员、治安员等嘎查村级公益性岗位近360个,给予每人每年的岗位补贴近万元。

此外,创新实施了扶贫产业园、扶贫车间等项目建设,打造了协代西毛都民族手工艺品扶贫车间、敖包众旺兴农合作社农旅融合型扶贫产业园等一批产业优势明显、具有民族区域文化、带动就业效果突出的典型,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稳定增收,切实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了新途径、增添了新动力。

(供稿:中共科左中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