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草原迎来夏季转场 体验马背民族“逐水草而居”传统风情

发布时间:2019-06-05 17:37:17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苏文彦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日,随着当地夏季牧场于6月1日开放,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的大批牧民纷纷赶着自家的牛羊马匹,离开已经“弹尽粮绝”的冬营地,前往水草丰美的目的地——扎鲁特旗格日朝鲁夏营地。

在辽阔的科尔沁大草原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恰是真实的写照,同样流传下来的还有古老的游牧文化。初夏时节的大草原上,还保留着游牧迁徙传统的牧民们纷纷开始一年一度的夏季转场,近千户牧民、数十万头只牲畜描绘出一幅壮观的迁徙场景。

初夏的科尔沁草原上草木葱翠,大批牛羊浩浩荡荡行走在转场途中(摄影:张力军)

近日,随着当地夏季牧场开放,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的大批牧民纷纷赶着自家的牛羊马匹,离开已经“弹尽粮绝”的冬营地,前往水草丰美的目的地——扎鲁特旗格日朝鲁夏营地。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们将在这里“安营扎寨”,放牧牛羊,到11月左右再带着膘肥体壮的牛羊返回已经“休养生息”结束的冬季营地。

成千上万牛羊马匹散落在草原上,这些都是牧民们的宝贵财富(摄影:张力军)

经历过冬季和春季的新鲜饲草短缺,现在的牛羊是一年中膘情最差的。为了让自家的牛羊能够早一点饱餐新鲜牧草,牧民们一分钟都不愿意耽搁,有的人早在凌晨四五点钟就已经赶着牛羊、骑着马,迎着朝霞出发了。

年老和刚出生的牛羊都由汽车运载着前进(摄影:董双印)

据了解,千百年来,为了适应高寒干旱的气候,蒙古族牧民形成了随着季节变化而转移草场放牧的习惯,这种畜牧业经营方式旨在保护稀缺的水资源,轮换使用不同草场的朴素做法里蕴藏着可持续发展的古老智慧。

满载着牧民家当的车辆(摄影:张力军)

对于牧民来说,转场是一年中的大事,每一次转场都承载着对美好富足生活的向往,哪怕要风餐露宿,长途跋涉也在所不惜。转场的路程取决于牧民家离营地的远近,从50公里到100多公里不等,有的牧群需要走两三天才能到达。

转场过程途中,牧民们“埋锅造饭”(摄影:董双印)

转场途中,牧民们累了饿了,就停下来煮一锅奶茶、吃点东西;困了,就在草地上打个盹儿……曲曲折折的道路望不到边际,时不时可以看到一群群牛羊。草原上,世世代代的牧民已经沿着这样的迁徙之路行进了千百年,或许对他们而言,转场更像是一种仪式,是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奥秘。一代代牧民通过转场保护这里的山山水水,让后世子孙也能永续利用草原。

转场途中,牧民们短暂休息,享用美食(摄影:董双印)

时至今日,骑惯了马匹的牧民们也开始骑上摩托车、开着汽车转场,为马背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独特民族风情增添了一份时尚色彩,当“骑士”和“骑手”相遇,便演绎出草原上传统和现代的交融。

转场途中,牧民向敖包奉上祭品,祈求草原六畜兴旺、家人幸福平安(摄影:张力军)

更多精彩图片,带你走近草原上的“大迁徙”,体味逐水草而居的浪漫与艰辛:

浩浩荡荡的羊群沿着河流行进(摄影:张力军)

浩浩荡荡的羊群沿着河流行进(摄影:张力军)


大群牛羊造成了“交通堵塞”(摄影:张力军)

汽车跟随着羊群缓慢行驶(摄影:张力军)


一阵大风刮过,牧人顶着风沙赶着羊群前进(摄影:张力军)

水草丰美的牧场迎来大批牛羊(摄影:张力军)

夕阳的余晖照耀着山林、草原与羊群(摄影:张力军)

大批牛羊在草原上行进(摄影:张力军)

迁徙的马群在草原上奔驰(摄影:张力军)

牧民在转场途中休息聊天(摄影:张力军)

转场途中温馨一刻(摄影:董双印)

转场途中短暂的休息时光(摄影:董双印)

牧民在锯木头(摄影:张力军)

转场途中准备饭菜(摄影:张力军)

转场途中,妇女们在煮茶做饭(摄影:张力军)

为参加转场的人们熬煮奶茶(摄影:张力军)

转场途中享用美味(摄影:张力军)

转场途中的午饭时光(摄影:张力军)

转场途中一家人的温馨时刻(摄影:张力军)

随着时代的发展,牧民们开着汽车转场(摄影:董双印)

牧民们围着敖包绕行,祈愿一切顺利(摄影:董双印)

牧民们聚集在敖包边休息(摄影:董双印)

牧民们聚集在敖包边休息(摄影:张力军)

敖包上系着的彩色经幡在蓝天下分外鲜艳(摄影:张力军)

转场的车队和牧群抵达牧场(摄影:张力军)

草原上开满了鲜花,马群徜徉,云雾缭绕,宛如梦幻(摄影:董双印)

(摄影:张力军、董双印,供稿:张启民、阴文娟、李芳芳、李建军,编辑:苏文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