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双白评新版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现实题材舞剧创作重大突破

发布时间:2019-05-29 16:32:00丨来源:内蒙古文旅厅 丨作者:冯双白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现实题材,必须有观照现实的巨大勇气,才会有超越一般化舞蹈创作的真正力量。舞蹈,是以人体韵律之美来感染人的一种艺术。

是否,赵明在面对重大疾病挑战的过程里更深地体悟了生命的意义?是否,内蒙古艺术学院的师生们在面对过往的传奇时更真切地思考了自我的当代价值?不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当我在剧场里看完由赵明执导、赵林平编剧、内蒙古艺术学院演出的最新修改版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 (以下简称《小姐妹》)后,深深地被感动了。这是近年来中国当代舞剧创作在现实题材领域里的一次重大突破。

新版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剧照 

《小姐妹》告诉我们:现实题材舞蹈创作必须包含时代命题的积极关切 

《小姐妹》最新修改版,令人耳目一新,心头一震!因为,全剧结构分为上下两幕,标为两堂课。第一课,当代小学生们在课堂上初次读到了龙梅和玉荣的故事,新奇和好玩吸引了孩子们。第二课,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孩子们,泪水刷洗过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面对一个20世纪60年代的老故事,创作者脑洞大开地直接设计21世纪的课堂,让当代孩子们的心理空间与英雄小姐妹的心理空间双线推进,叠加交错,对比强烈地揭示了老故事的现实意义。这是在现实题材的选择经常让艺术家并不自由的情况下,艺术灵魂自由翱翔之后的创作结晶,非常独到,让人眼前一亮。我们必须指出:舞剧双线心理空间并置的结构方式,对于该剧现实题材意义的揭示具有特别的价值。特别值得关注的上述双线心理空间其实有一条主线:当代视角下的心灵碰撞!由此,一个老故事被艺术地激活了!

舞剧里,爷爷和小孙女的形象设计,更是别出心裁,涵义深远。第一课,是爷爷背着小孙女去上学,百般呵护;第二课,下课了,爷爷习惯性地还要背起小孙女,拭去泪水的小孙女似乎一瞬间长大了,她为爷爷撑起了遮阳伞…… 《小姐妹》的难得之处,恰恰在于保有着内蒙古民族舞蹈的独特之美,又深刻地触及着当代人的灵魂。该剧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无私无畏与当下一些娇生惯养、溺爱成风、啃老盛行的现象做了鲜明的对比,触及着现实社会生活里“小皇帝”的难题,碰触到鲜明的时代命题。

对时代命题有重大关切,才能真正在现实题材舞蹈创作中占领思想和艺术的制高点。这是需要勇气的!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艺界和社科界委员时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 ”现实题材,必须有观照现实的巨大勇气,才会有超越一般化舞蹈创作的真正力量。舞蹈,是以人体韵律之美来感染人的一种艺术。一般而言,人们对舞蹈美有着不懈的追求。然而,有的舞蹈创作者将这种源自艺术品类的特性看做是逃避现实题材创作的理由,从而放弃了精神家园的坚守。 《小姐妹》的问世,给了我们很多的启迪。

《小姐妹》告诉我们:现实题材舞蹈创作必须完成现代审美的创造性转化 

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是整个当代舞蹈创作的大难题。个中缘由很多。其中有两个重要的问题必须解决:其一是舞蹈之美来自千百年来的艺术传承,形成了固定的审美模式和审美经验。一旦面对现实题材,如何将这种传统的审美经验与真切的、当代的现实生活体验结合起来,创造出一个个“当下的人” ,而非跳着“农耕时代舞蹈”的演员;其二是如何以舞蹈身体语言之“虚”艺术地表现现实生活之“实” 。这两个问题,都涉及现实题材艺术的创造性转化问题,考验着所有的舞蹈创作者。

《小姐妹》的舞台形象很美:水草舞丰盈灵动,朱岚舞华美庄严,马之舞跳跃着性情,而那些小羊之舞让人顿生欢喜之心。舞台上的龙梅和玉荣生动活泼,性格突出,各美其美;她们与小羊的互动,特别是在暴风雪中的相互关系,催人泪下。最难得的是,所有这些舞蹈,在《小姐妹》中都紧紧地环绕在现实生活形象塑造周围,紧紧地扣在舞剧艺术形象刻画上。近年来,我每每看民族舞剧,都生怕看到全然脱离剧情的“展览式”民族舞。因为,展览容易,舞出大写的“人” ,难上加难! 《小姐妹》恰恰做到了民族舞风与人物的生动统一,用舞蹈描绘出活生生的当代蒙古族小英雄的影像,令人赞叹!据此, 《小姐妹》解决了上述第一个难题。

面对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如果秉持“写实主义”的态度去解决情节、冲突、人物、情感等等问题,怕是“吃力不讨好”的。 《小姐妹》在双线并进的舞剧结构里,在多媒体形式的巧妙帮助下,精心设计和延展开戏剧化的心理空间,将心理空间巧妙转换为主题上的演进力量,恰到好处地刻画了小英雄的形象。

舞剧中有一个别出心裁的画面:病床上的妹妹玉荣苏醒过来的那一刻,每一个观众都屏住呼吸——她怎么能够承担生命中如此重大的痛苦!并排躺在病床上的姐姐,不敢面对那撕裂的灵魂,痛苦地把自己埋藏在孤独的抽泣里。由此,舞剧开端处的姐妹逗趣,在此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场景,令人痛彻心扉。这是艺术家们巧妙的舞剧化设计,更是以赵明为首的创作团队面对人类深刻而复杂的心理世界的极其大胆的探索。不回避真实的内心冲突,敢于“硬碰硬”地揭示人物内心的巨大矛盾和冲突,是《小姐妹》在现实题材创作上提供的宝贵经验。

《小姐妹》的艺术探索,包含了不少宝贵的艺术经验。它告诉我们:现实题材舞蹈创作,必须“借虚言实” ,这里的“虚” ,其实就是舞蹈艺术非常擅长的人类心理天地。也就是说,要牢牢依靠对人物情感世界的梳理,来表现现实生活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必须深入人性领域,深刻开掘人物丰富的内心轨迹,准确地寻找剧中人的心理动机。

另外一个启示则是:现实题材的舞蹈创作之“虚”绝对不能脱离生活之“实” ,必须做到“言之有物” ——情感和心理世界之“虚”必须源自现实题材的真实生活,带有本质性的、典型性的人物形象应该从时代和历史现实中升华出真实的生命过程和价值意义。情节与人物命运结合,心理情感与具象生活结合,玄妙的舞动与生活细节结合,一句话,虚实结合,当为现实题材创作的要义。从风格化的舞蹈动律出发?还是从现实题材创作中的人物性格和情感世界出发?这是20世纪新时期以来困扰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的老问题了。《小姐妹》给了我们明确有力的回答: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为舞剧人物寻找到符合情节的生活动作,又从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轨迹中寻找心理动机,如果是民族生活题材,那就需要为剧中人找到富于风格化的舞蹈语言动机,再将以上三种动机转换为舞台上的舞蹈动机,以此作为突破口,从而精准地刻画好舞剧人物,揭示现实题材舞蹈和舞剧创作的巨大现实意义。完成了上述三种动机的相互转换,也就同时完成了传统民族舞蹈在当代审美意义上的“现代性转换” 。据此, 《小姐妹》解决了上述第二个难题。 

说实在话,最新修改版《小姐妹》的问世,对于舞蹈界尚在蔓延的那种以形式美为借口的“假大空” 、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格式化、公式化、模式化等创作现象而言,难道不也是一堂很好的艺术课吗?

(作者: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原标题:现实题材舞剧创作的重大突破——评新版舞剧《草原英雄小姐妹》,来源:中国艺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