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脱贫攻坚:抓好后两年 着眼两年后

发布时间:2019-05-27 10:29:42丨来源:新华网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内蒙古兴安盟,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蹲点调研发现,当地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10.5万人降至2018年底的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5%降至1.8%。

内蒙古兴安盟,是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蹲点调研发现,当地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贫困人口由2015年底的10.5万人降至2018年底的2万人,贫困发生率由9.5%降至1.8%。目前该盟三个国贫旗市已达到退出标准,正在等待国家验收,今明两年当地有能力如期实现剩余两个国贫旗县脱贫摘帽。

4 月29 日,长春岭村扶贫专干吴晶在贫困户家中走访 (摄影:朱文哲)

与此同时,兴安盟开始探索将决胜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设立村级扶贫专干,试点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实施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这三项探索,既巩固扶贫成果,又提早布局乡村振兴,有利于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扶贫队伍不减反增

今年30岁的吴晶,过去在外地工作,常年与兴安盟突泉县长春岭村任第一书记的丈夫远隔两地。

2018年,兴安盟启动了扶贫专干试点工作,在原扶贫工作队不减力量、不撤队伍的基础上,选拔青年才俊到嘎查村任扶贫专干,做第一书记助理。突泉县是试点之一,当地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考试选拔扶贫专干。

按照当地要求,只要具备中专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本人或配偶为本地户籍的青年,就可以报考嘎查村的扶贫专干。当上了扶贫专干后,县里将发放工资、缴纳“五险”。

这个消息让具备本科学历、身为党员的吴晶很兴奋。2018年,她辞了职,考取了长春岭村扶贫专干。“现在跟丈夫一起扶贫,很安稳,我愿意扎根农村。”吴晶一家在扶贫一线团聚了。

除了突泉县,试点还在扎赉特旗落了地。扎赉特旗在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中选聘扶贫专干,或在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聘任兼职扶贫专干。据介绍,试点两地的扶贫专干由组织部按照驻村工作队员进行管理,实行一年一考核、一年一聘用。

和吴晶一样,80后常树梅经过考试,成为了突泉县前常村的扶贫专干。常树梅工作勤恳,才半年时间贫困户就都认得了她。她电脑使得“顺溜”,帮村里解决了不少棘手的问题。村支书柳学民盘算,要把常树梅“推”上支书岗位,“小姑娘有能力、肯吃苦,村里最需要这样的接班人。”

“扶贫专干素质高、能力强,现在他们是扶贫专干,2020年就将成长为乡村振兴专干。”兴安盟扶贫办副主任陈红花说,每个村增设一名扶贫专干,有利于加大力度啃硬骨头;扶贫专干特殊的选拔方式,让这支队伍具有长期稳定性,经过基层磨炼,未来他们能充实进村级党组织,有助于解决村干部年龄老化、能力弱化等问题。

目前,兴安盟847名第一书记,已配备400名扶贫专干,覆盖了作为试点的突泉县、扎赉特旗的每个嘎查村。

扶贫资金和项目“滚雪球”

在科尔沁右翼前旗平安村,一座上下两层、1200平方米的电商服务中心拔地而起。电商服务中心由旗里的众诚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协助旗里利用150万元扶贫资金设计和建设,所有权归平安村,目前由村里的展翼种植合作社经营。按照众诚公司、平安村、合作社签署的三方协议,从第1年至第10年,合作社每年要付众诚公司租金;而从第6年至第10年,合作社开始回购项目,第10年回购完成。

“合作社一直计划建电商中心,但苦于没资金。现在好了,中心直接使用,付租金的同时还能逐年回购,10年后中心就归合作社了。”合作社理事齐晓景说。作为扶贫项目,电商服务中心仅运行4个月,就联结104户农户销售农产品,其中88户为贫困户,营业收入超160万元。

记者算了一笔账:10年下来众诚公司不仅能收回150万元扶贫资金,还能收益70多万元租金。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收回的150万元将继续为平安村设计产业项目,而收益的70多万元将逐年按照5∶3∶2,分别用于平安村贫困户担任的公益岗位、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兜底、村集体经济公共事业等支出。

平安村这一探索,正是得益于2018年兴安盟出台的《扶贫资产试点管理办法》。

记者了解到,该办法旨在探索产业扶贫项目滚动发展和扶贫资金效益最大化。试点旗县市通过成立国有扶贫开发投资公司,统一管理产业扶贫项目。扶投公司选定经营主体,并设计“租用+回购”的10年期收益模式,满10年时既得到利润,又收回产业扶贫项目本金。扶投公司利用本金再设计产业项目,循环获得效益。

目前,科尔沁右翼前旗、突泉县、扎赉特旗启动了试点,统一管理50个产业扶贫项目,2018年以前的项目也正在明晰所有权及收益方式,将被纳入统一管理。

兴安盟扶贫办主任陈延成说,这种管理模式好处有三:可以壮大嘎查村的产业,并形成10年期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提供产业支撑;扶贫资金使用一圈后,可连本带息收回,继续设计项目,发挥“滚雪球”效应;贫困人口、普通农牧民、村集体通过这一模式形成利益联结,可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增收。

培育乡村振兴新型农牧民

50岁的曲国宇是突泉县前常村的种植大户。过去他种10亩地要用6袋化肥。去年参加村里的技能培训时,老师提醒他,过度使用化肥会让土壤结块、肥力下降。于是,他把6袋减为了3袋,并配上益生菌使用。2018年,他用新方法种了250亩地,产量一点没减,还节省了1万多元钱。

“科学种田收益高,下次技能培训我还要参加。”曲国宇说。

曲国宇上的技能培训课,正是兴安盟实施的新时代新型农牧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内容之一。

为了补齐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精神短板”,激发农牧民内生动力,兴安盟于2018年初实施了这一工程,从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职业技能培训、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深度贫困嘎查村文化建设等5个方面突破瓶颈。

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例,兴安盟里组织了农牧局等10多个单位,围绕政策理论、生产技术等开展培训。去年各旗县市通过网上、网下讲堂和农民夜校,开展培训约900场次,培训农牧民6.3万人次。

再如,为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盟里在嘎查村部设置善行义举四德榜,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组织,树立新风正气。目前,四会组织已覆盖全盟60%以上嘎查村。

在科尔沁右翼中旗察尔森化嘎查村,过去村民有25、37、49岁有大办宴会的旧习。2018年,村里的“红白理事会”邀请了40多位当年要过生日的村民,集中举办了“本命年茶话会”,并晓之以理。之后,绝大多数村民没再办宴会,有效遏制了旧风气。

“农牧民素质跟得上时代需要,才能形成乡村振兴合力。素质提升是系统工程,是慢工,扎扎实实做好了,将受益长远。”陈延成说。

2019年,兴安盟的做法已在内蒙古全区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