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身着民族服饰的“绣娘”正在专注地刺绣
在扎鲁特草原深处,内蒙古通辽市乌兰哈达苏木黄河图嘎查牧民用灵巧的双手描绘出一幅幅醉人的画卷。
五月,花开的季节,更是劳动的季节。记者走进扎鲁特旗斡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内暖意融融,一件件色彩艳丽、做工精湛的蒙古族刺绣服饰、靴子、工艺品挂件挂满了整个展示厅,身着民族服饰的“绣娘”正在缝纫机旁忙碌着,有的专注地刺绣,有的互相讨论技艺……
“我今年41岁了,从17岁开始跟着母亲学刺绣,以前都是自己绣完自己穿。现在嘎查建立了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把绣品卖出去,从而增加收入,我觉得特别好。”黄河图嘎查建档立卡贫困户包玉兰高兴地说。
黄河图嘎查有109名妇女,会刺绣的有60余名。该嘎查以民族手工刺绣为抓手,以开发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制作为突破口,结合当前扶贫攻坚政策,以少数民族专项发展资金项目为资金来源,在旗妇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于2018年8月成立了扎鲁特旗斡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总投资13.5万元。合作社现有社员3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3人。
来自邻村乌兰哈达嘎查的牧民娜仁图雅说:“我是西乌珠穆沁人,加入合作社后,跟姐妹们学了扎鲁特刺绣,再同乌珠穆沁刺绣相结合,在这里乌珠穆沁服饰也特别受欢迎,我用20天的时间才能制作出一件乌珠穆沁蒙古袍,因为制作工艺繁琐,周期较长,卖价略高,所以收入也高。希望以后多交流学习,提升自己,制作出更多优秀的民族手工艺品。”
蒙古族刺绣这项传统的手工技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跳出过去单一的承袭模式,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也参与到民族手工艺的传承保护中。今年30岁的乌仁图雅毕业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毕业后在乌兰哈达司法所工作了3年。去年得知嘎查成立了手工艺合作社,她想学一门手艺,于是抱着对民族刺绣文化的热爱加入了合作社,成为年龄最小的成员。她4岁的女儿澈力木格每天跟着妈妈一起来合作社,乌仁图雅说:“我们牧民的孩子从小对民族刺绣耳濡目染,学起来很快,希望我的孩子也有个这样的环境,所以经常带孩子一起过来。”在乌仁图雅的心中,始终有着将民族刺绣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愿望。
2018年6月,扎鲁特旗民族和宗教事务局、旗妇联、乌兰哈达苏木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以“学手艺、强动力、手工艺促脱贫”为主题的蒙古族服饰设计与制作技艺培训班,集中培训了黄河图、乌兰哈达等5个嘎查的蒙古族服饰制作及刺绣爱好者,受益者达120余人次。
扎鲁特旗斡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斯日根介绍说:“我们合作社坚持‘党员+合作社+贫困户+村集体’的发展模式,以牧民传统手工制作技艺为基础,经过构思、绘图、裁布、手绣等十几道繁琐的工序,迎合当前消费市场,制作以刺绣为主的各种手工艺品、民族服饰以及旅游纪念品。”说起未来的打算,斯日根盘算着:“合作社成立至今,30余名绣娘共制作了600余件蒙古袍和各类产品,通过村部展销、网上批发零售等形式出售,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年底将分红6500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扩大规模,吸纳乌兰哈达苏木以及北部牧区的刺绣爱好者,让更多的妇女参与其中,带动她们实现就业,共同致富,凝聚巾帼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合作社的成立,为黄河图嘎查牧民找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门路,将牧民从马背上带到车间里,极大地鼓舞了其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信心,必将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扎鲁特旗斡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全体社员在追梦路上不断前行,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把“黄河图”系列作品打造成扎鲁特民族服饰及刺绣文化的品牌,将蒙古族刺绣、文化和旅游推向市场,给世界讲“黄河图”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