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大夫”,他的“病人”与众不同:“身体”长上百米,“心脏”就有几十吨。在高海拔地区运行的列车时常会出现各种故障,他带领团队“问诊开药”,保证高原列车的正常行驶。他就是青藏铁路电路技术专家马云。
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一条钢铁大道从西宁一直延伸到拉萨,筑起了西藏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发电车是高原旅客列车的‘心脏’,车上吃饭、照明、喝水、吸氧全都离不开它。”53岁的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车辆段质检员马云说。
来回穿梭的火车,历经长途跋涉,灰尘蒙面,一些细微的泥沙通过气道进入柴油机,加速了柴油机各部件的磨损,时常造成机车发电机不能正常工作。
经过大量研究论证后,他对配属的发电机空滤进行技术改造,降低了故障频率。工作30多年来,马云先后解决了上千起车辆故障问题,并提出了百余项改进建议,多数被生产厂家采纳。仅高压油泵停机故障一项,在他的努力下,检修费用就从一台2.3万元降到2500元,为单位每年节约费用40多万元。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位专家只是一名初中毕业生。1983年,马云进入铁路部门工作,先后干过车电钳工、空调维修、车辆质检等工作,由于对车辆电工知识掌握不多,有些工作做起来很吃力。于是他自费到夜大上补习班,学习了《电路基础》《电子线路》等基础知识,在周末及节假日,到当地汽车修理厂打杂,偷偷学习柴油机维修和电路知识。
经过十多年的刻苦钻研和实践积累,马云逐渐由“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工人技师。一些设备生产厂家的工程师遇到“疑难杂症”时,也会主动向他商讨求助。
2010年,西宁至北京、西宁至上海的7辆发电车因为高压油泵故障,造成22台机组集体停机,维修站技术人员和厂家工程师对此束手无策。马云连续三天泡在图书馆,查阅大量资料,最终查出润滑油脂指标不合格是这起故障的“罪魁祸首”。
随着我国铁路的快速发展,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新知识扑面而来,马云白天在车间“解剖”车辆,晚上看书整理笔记。如今,他对各种机车了如指掌,即使远在千里之外的机车出现故障,他也能“远程会诊”,根据别人的描述,准确分析、判断问题出在哪里。
“马云120应急故障服务台”也随即成立。这一工作团队先后处理各类重点故障百余件,开展技术攻关并转化技术成果7项,帮助其他铁路局处理故障30多起。
为了让同事们快速掌握技术,马云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编写成了《青藏发电车及青藏客车故障处理手册》《青藏发电车应急故障手册》等十多本培训教材,里面包含了车辆电气设备的所有结构原理和故障案例分析。
还有几年就要退休的马云,现在依然活跃在第一线。他每天随身携带一个小小的笔记本,随时记录着每一次故障的详细情况及解决对策。“有了这个册子就能随时帮助乘务员解决一些重复发生的典型故障。”他说,这个习惯已有10多年了,前后写满了20多个记事本。
笔尖和汗水,记录着马云一次又一次的“出诊日记”,保障着列车在高原铁道线上快速奔驰,为广大旅客出行提供了一道安全保障。(原标题:高原列车“心脏”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