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郭勒盟博物馆植根蒙元文化沃土打造文化服务品牌

发布时间:2019-05-17 15:51:17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2019年,是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十周年。在这十年里,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进取,转变服务理念,打造品牌文化,推出特色展览,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安全防范,让博物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前沿阵地。

2019年,是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十周年。在这十年里,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进取,转变服务理念,打造品牌文化,推出特色展览,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安全防范,让博物馆成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人类文明的前沿阵

地。

内蒙古乌兰牧骑60年图片全区巡展——锡林郭勒盟站

厚植地方历史文化建馆立馆

锡林郭勒盟博物馆于2004年开始筹建,2005年开工建设,2009年8月正式对外免费开放。总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2万平方米,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文物数量千余件,是锡林郭勒盟文物资源最丰富的博物馆。博物馆设13个主展厅,由专题陈列《伊和淖尔北魏墓葬群》,主题陈列《锡林郭勒通史》《蒙古汗国》《草原风韵》,以及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以主题陈列为重点,以专题陈列为特色,以临时陈列为亮点。

锡林郭勒盟博物馆馆藏文物大部分出土于锡林郭勒草原,是见证锡林郭勒草原辉煌历史的重要遗产。馆内收藏了被评选为“2014年全国十大文物考古新发现”的北魏时期精品文物,该批文物发现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墓葬群,期间挖掘出土了大量具有很高历史及科学研究价值的金银器、丝织品、玻璃、漆器、陶罐等珍贵文物。作为锡林郭勒盟最大的展现蒙元文化的博物馆,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内陈列了蒙元时期的印章、符牌、服饰、金银器、石雕、陶瓷、绘画、兵器、建筑构件等文物,涵盖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诸多领域。馆藏的蒙古民族生产生活用具、民族服饰、民族乐器、宗教用品等实物,展现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产生活画卷,是蒙元文化历史的缩影。

发挥职能作用搭建服务桥梁

博物馆是全面体现一座城市精神文明的宣传窗口,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文化场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宣传教育是现今社会赋予博物馆的三大职能之一,是发挥博物馆社会效益、发挥博物馆社会职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锡林郭勒盟博物馆作为锡林郭勒盟的文化名片,自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中央、省、自治区、盟市等各级领导及国内外社会各界人士。为了向广大观众提供高品质的服务,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多次聘请行业专家来馆授课,讲授蒙古族历史、民俗及相关知识。同时,博物馆派工作人员赴北京、上海、西安、河南、呼和浩特等地参加各类培训,与全国各地博物馆进行交流学习,努力提升博物馆的专业队伍素质。

“小小讲解员”社教活动

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开展了“锡林郭勒文博学习讲堂”“小小讲解员”“开学第一课”等多项社会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锡林郭勒盟博物馆以“文博学习讲堂——百姓走进展览,争做文明市民”参观活动拉开“文博学习讲堂”系列社教活动的帷幕。博物馆工作人员为锡林浩特市杭盖街道德尔斯图社区群众讲述蒙古族的辉煌历史,深入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伟大中国梦的意义;组织馆内干部职工进军营、入学校、下社区,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与社会各界共享,让陈列在展厅、库房的文物走出博物馆,让广大群众一睹文化遗产的风采,丰富精神文化食粮,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博物馆依托“蒙古族起源”“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等课题,让广大青少年在感受家乡厚重历史文化的同时,切实提高了文物保护意识。2018年,“文博学习讲堂”首次走进武警锡林郭勒盟支队,为官兵们带来了部分馆藏兵器,让他们深入了解我国冷热兵器的发展格局,进而增强广大官兵的爱国热情。近年来,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进一步加强与学校、社区、军营的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大力拓展社会教育范围,使得“文博学习讲堂”系列活动品牌效益日益凸显,显著扩大了锡林郭勒盟博物馆的文化服务半径。

每年的暑假期间,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小小讲解员”社教活动都会如期而至。至今,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已连续三年举办了“小小讲解员”社会教育活动,联合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锡林浩特市第六中学,招募、选拔优秀学生代表,通过学习历史知识、礼仪知识、文物讲解等,大力提升了学生们的审美水平、语言表达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小小讲解员”系列社教活动是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开展的“文博学习讲堂”系列活动之一,是“文博学习讲堂”的延伸,也是社会教育职能的拓展。

“开学第一课”是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在每年的开学季为广大师生准备的历史知识小课堂。博物馆社教部工作人员在开学季为锡林浩特市第一中学和锡林郭勒职业学院的学生们送上文物考古与博物馆知识宣讲活动,向师生近距离展示被评为“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北魏墓葬中出土的银鎏金辅首、北魏耳杯等珍贵文物。作为学生校外的第二课堂,“开学第一课”主题教育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去触碰历史,让更多的青少年愿意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

锡林郭勒盟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挂牌仪式

锡林郭勒盟博物馆于2016年6月成功入选第四批全盟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8年5月,盟团委与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在博物馆举行了锡林郭勒盟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双方签订协议,并为锡林郭勒盟博物馆12名讲解员颁发锡林郭勒盟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志愿辅导员聘书。作为全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全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使锡林郭勒悠久而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得到传承。

创新运营思路打造精品展览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与社会各界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实现社会职能的主要载体和手段。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自2010年起,在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草原文化遗产日”期间,都会举办主题宣传活动和各类临时展览,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文博宣传活动。在人群密集场所举办主题宣传活动,现场发放《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宣传图册。同时,还会通过举办展览、讲解比赛、学术讲座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进行宣传,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和公共文化服务窗口功能,对促进锡林郭勒盟的文化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

为了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在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先后举办了“锡林郭勒盟精品文物摄影展”“元青花回家——瓷器展览和文物知识讲座”“锡林郭勒盟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等展览,丰富和充实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特色马具文化展

在每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锡林郭勒盟博物馆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通过举办盟直单位和各旗县市区馆藏精品文物图片展、“非遗走进博物馆”、特色马具文化展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大力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可持续发展,加强馆际间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

从2005年开始,为了保护草原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将每年的9月6日定为“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在每年的“草原文化遗产保护日”先后举办了全盟九个国保单位介绍、相关文物及锡林郭勒盟民俗类精美文物展,“草原文明的曙光——锡林浩特玉堂草原石器展”等活动,以“保护日”为契机动员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草原文化遗产。

草原文明的曝光——锡林浩特玉堂草原石器展

锡林郭勒盟博物馆除了在各类节日期间举办内容丰富的展览外,还积极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及相关部门合作,充实展览内容。承办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锡林郭勒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博物馆通过二战期间重大事件、人物图文以及当时的文物,向广大群众再现了八年抗战的艰苦卓绝,呼吁大家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博物馆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公共服务场所,策划并举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展”,展出了全盟23位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古代文明的不朽印记——锡林郭勒草原岩画展”“锡林郭勒草原岩画学术研讨会”“锡林郭勒文博大讲堂之岩画讲座”等系列活动在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召开。展览展出了来自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锡林浩特市的新石器时代岩画精品。专家学者们在参观完展览后共同参加了“锡林郭勒草原岩画研讨会”和“岩画讲座”,就锡林郭勒盟岩画的特点、分布、数量及研究价值进行了学术交流。同期,“锡林郭勒盟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展览”在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由亲切关怀、红色足迹沧桑巨变、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成就辉煌、守望相助继续前进五部分组成,真实再现了锡林郭勒盟70年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草原儿女艰苦而辉煌的探索足迹,鼓励草原儿女在“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道路上再创辉煌,共同谱写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

勇担责任做好文物保护修复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唯一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宝贵遗产。为加强馆藏文物的保护和利用,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聘请内蒙古博物院、湖北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首都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相关专家,多次对正镶白旗伊和淖尔地区出土的彩绘漆棺、漆器、丝织品、银鎏金下颌托等珍贵文物进行保护与修复。为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锡林郭勒盟博物馆联合中央干部管理学院国际交流部在博物馆进行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培训。期间,来自阿拉伯国家的专家学者们对正镶白旗出土的北魏墓葬群的墓主人、丝织品、皮革类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工作进行了学术讨论,为今后博物馆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阿拉伯国家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培训班    

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新时代赋予了锡林郭勒盟博物馆新的历史使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是现阶段博物馆的重要任务,社会各界对博物馆的喜爱,对文化的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博物馆重任在肩。锡林郭勒盟博物馆将守望相助,继往开来,让文物“活”起来,为地方文化事业发展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锡林郭勒日报 原标题:守望相助 继往开来 ——锡林郭勒盟博物馆植根蒙元文化沃土打造文化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