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16日讯(记者 王金梅、阿艺思)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民族事务委员会、公安厅、自然资源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市场监督管理局七部门共同制定了《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将进一步清理整治内蒙古自治区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现象,将对地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
何为“大、洋、怪、重”?如何规范?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将组织专家对全区蒙古语地名进行筛查论证,对其蒙古文字书写不准确、不规范的,对汉译名音译不准、用字不当(使用多音字、生僻字等)、易生歧义、含义不健康的,对蒙古语地名的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不规范等现象,协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严格进行清理规范;对标注有不规范的蒙古文字书写、汉字书写、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的地名标志、道路交通标志等公共标志牌进行更换;对涉及不规范的蒙古文、汉文地名信息的身份户籍、不动产登记、工商注册登记等证照上的蒙古文、汉文地名地址信息予以变更;正确使用蒙古文字书写、汉字书写、拼音字母拼写。清理房地产广告、户外标牌标识、互联网地图、在线导航电子地图等载体上的不规范地名;加强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依靠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及时为社会提供准确便捷的标准地名信息。
同时,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擅自命名以及译写不标准、不规范、用字用词不准确的蒙古语地名进行清理规范。要把社会影响恶劣、各方反映集中的城镇新建居民区、大型建筑物中的“洋”地名和不规范蒙古语地名作为重点,坚决予以清理整治。《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前命名、已经约定俗成且不违背公序良俗的老地名原则上不列入清理整治范围。
阿古拉泰政协小组会建议“雅化地名”,委员呼吁得落实?
关于全国各地地名规范问题,各领域专家学者,全国政协委员也多有关注和建议,很多“金点子”被采纳和落实。
本次内蒙古自治区七部门联合发文整治“大、洋、怪、重”不规范地名,让人联想到2019年内蒙古两会期间一位政协委员的发言,建议“雅化地名”。委员呼吁得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著名蒙古族诗人阿古拉泰在会场发言(摄影:马建荃)
2019年1月27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文化艺术界、新闻出版界、体育界小组讨论会上,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委员、著名蒙古族诗人阿古拉泰在发言中呼吁“像珍视眼睛一样珍视民族传统文化”。阿古拉泰认为,建设文明内蒙古,是几代人的文化长跑,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并倡议,应从深化理论、雅化地名、加强草原文化系统教育、多方位发力整体建设文明内蒙古四个方面把行动落到实处。
阿古拉泰发言中说,地名是一个地区文明程度、文化底蕴的体现。在内蒙古,部分地名雅化与文化发展一直相携并进。比如,鄂尔多斯在明代汉籍中称为“阿儿秃斯”,呼和浩特由库库浑屯逐渐演化而来,都是极好的例证。同时,他也列举了诸多不规范地名的实例:“然而,有些音译则让人感到遗憾。如‘讨号板’,是河滩的意思,同样是讨号,也有译成‘桃花板’的,‘桃花’比‘讨号’可取,若改成‘涛浩拜’,字面上会更加赏心悦目。”
阿古拉泰建议,在不曲解原意、注意民族语言特点、保留历史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内蒙古的地名还应富有诗意。为建设文明内蒙古、凸显草原文化特色,雅化地名行动应该落到实处。“文明不是一个空洞的词汇,文化与生命的呼吸如影相随。建设文明内蒙古,既要心动,又要行动,希望通过几代草原儿女的不懈努力,让世界看到新时代文明内蒙古的亮丽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