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父亲的坎土曼 老汉在沙漠边上种出一堵“绿墙”

发布时间:2019-05-17 20:51:06丨来源:天山网丨作者:秦金俐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新疆莎车县喀尔苏乡英阿瓦提村边的树,枝头刚抽出绿叶,为沙包披上了嫩绿的衣裳。这片约有5000棵树的树林,在吐尔孙心里与他8岁的孙子一样珍贵。这道防沙小屏障是父亲和他用了数十年的心血,一株一株地栽,一桶一桶地浇水建成的。

  清冽的渠水汩汩流入沙土,树林里干燥的沙土瞬间被润湿了,吐尔孙·马木提拿着铁锹站在一旁,心田被滋润出一片生机。
  这条水渠是村里专为沙包上的胡杨和沙枣树修建的,4月8日,水渠第一次通水,吐尔孙决定让这些树好好“喝”一顿。
  新疆莎车县喀尔苏乡英阿瓦提村边的树,枝头刚抽出绿叶,为沙包披上了嫩绿的衣裳。这片约有5000棵树的树林,在吐尔孙心里与他8岁的孙子一样珍贵。这道防沙小屏障是父亲和他用了数十年的心血,一株一株地栽,一桶一桶地浇水建成的。 

马木提向沙漠“宣战”

  这片树林在村里的旧居住点附近。为了这次浇水,62岁的吐尔孙早上7点就赶着驴车,从新居住点出发,走了近4公里路。自从2017年与村民们一起搬离这里,他每隔几天就会来看看这片树林,浇水、防治病虫害。他喜欢沿着树林走一走、在树底下眯一会,他说:“一段时间不来我就着急,待在这里感觉特别安心!”
  树林里粗的树需要一人合抱,最细的树是吐尔孙今年3月刚补种的沙枣苗。父母一直爱种树,家里的房前屋后种满了树,仍然挡不住风沙吹进院子。他记得小时候刮风天出门,沙子啪啪打在脸上很疼,父亲马木提·吐尔地总说,如果沙包上能长出树多好啊,沙子就吹不过不来了。父亲眼神里的忧伤至今还刻在吐尔孙心里。
  在吐尔孙12岁那年,父亲专门在院子里开出一片地,种下了胡杨树苗。两年后,父亲又用驴车拉着树苗来到离家500多米外的一座沙包上种树。“那一年,父亲带着哥哥和嫂子在沙包上种了上百棵胡杨树。他们从家里提水,一棵一棵地浇,花费了好几天时间。”吐尔孙说。父亲的举动让乡亲们“炸了窝”。“快去看啊,马木提傻了,在沙包上种树呢!”“在沙包上种树?那不是让公鸡下蛋嘛!”……
  树苗刚种下不久,一场大风就吹得没剩几棵。听到村民们的嘲笑声,吐尔孙的哥哥和嫂子也犹豫了,劝父亲别种树了。马木提倔脾气上来了,批评他们说:“试一次就成功,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随后,马木提又在沙包上补种了树苗。这一次他用木棍做支架,用铁丝捆扎,把树一棵一棵固定住。
  树种上了,浇水却成了难题。“那时,我家有口压井,父亲把水压出来,装桶后用驴车拉到沙包上浇灌。”吐尔孙说,他也时常提着大桶给父亲帮忙。
  “太累了,那时候特别不理解,觉得在干一件多余的事,种几棵树能把沙子挡住?”吐尔孙说。烈日下父亲赶着驴车在沙漠上留下一道道清晰的车辙,这样的情景至今让他难忘。
  吐尔孙25岁时,马木提已经沿着沙漠边缘种下了超过1500棵胡杨。胡杨林不仅阻挡了风沙,还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英阿瓦提村45岁的村支部书记阿不力孜·阿吾孜回忆,马木提特别喜欢坐在自己种的胡杨树下,看着孩子们在树林里捉迷藏,看到他们被树林里突然飞起的小鸟、窜出的小蜥蜴吓一跳,会哈哈大笑。“以前,我觉得他是个不可理喻的人,现在觉得‘马木提了不起’!” 

他接下父亲的坎土曼,继续种树

  父亲年纪越来越大,渐渐力不从心。吐尔孙在25岁那年决定接下父亲手中的坎土曼,继续植树。“我小时候父亲经常说,将来他干不动了,我们要接着种树,总有一天能把沙子挡住。”吐尔孙说。以前没把父亲这句话放在心上,现在看着荒凉的沙漠变得生机勃勃,吐尔孙对父亲十分敬佩,“他做的事特别有意义。”
  吐尔孙在父亲种植的基础上继续扩宽、延长林带,还增加了杨树、柳树等树种。他说,以前只是给父亲帮忙,真正投入植树才体会到父亲的不易。他用驴车一趟拉两大桶水去浇树,一次能浇70多棵树,把上千棵树浇一遍需要十多天。天热的时候,一个月就要浇一次。“这些树花费了父亲太多心血,不能眼睁睁看着树旱死。”拉树苗、拉水桶,他在二十多年里已经换了十头毛驴。
  吐尔孙和父亲义务植树的事感动了村民们。“以前想不通他们种树为什么,不挣钱,还出这么多苦力。仅靠一家人怎么能斗得过沙漠呢?”68岁的村民吾达力克·热合曼说,后来看着他们父子种下的树渐渐变成“一堵墙”,把沙子挡住了,大伙都心服了,并表示村子是大家的,植树不该是他们一家人的事。
  从2012年起,每年植树季,都有很多村民跟着吐尔孙一起到沙包种树。2012年到2014年,吐尔孙带领村民们一共种下了3000多棵树,把树林的长度增加到近3公里。
  2014年,莎车县开始在喀尔苏乡沙漠沿线种植防风固沙生态林,还派来了乡林业站的管护员,把乡亲们种植的这片林带也纳入到管护范围。目前,吐尔孙依然坚持参与这片树林的管护工作。他说:“这些年守着这些树,实在离不开。” 

为生态林基地免费送树苗

  吐尔孙腾出房前屋后1亩多空地用来培育树苗,每到植树季,吐尔孙就用驴车一车车拉到植树点。喀尔苏乡林业站站长阿力木江·吐尔逊说:“今年的植树季,吐尔孙老人送来了500多棵树苗。这些年来老人一共为基地免费提供了2200余棵树苗。我们要出钱买,他就生气。他说,只要栽种他提供的树苗,就是对他的奖励。”
  把树苗送去后,吐尔孙还跟大家一起种。“我们劝父亲,年纪大了该歇歇了,种树的事交给年轻人,他说,不让他种树,他宁可不吃饭。”吐尔孙的儿子阿布都卡迪尔·吐尔孙说。受爷爷和父亲影响,家里的三个兄弟姐妹每年都会和父亲一起到生态林基地植树。
  经过5年的建设,喀尔苏乡生态林基地已经成为沙漠边缘一道长58公里,最宽处130米,面积1.1万余亩的“生态墙”,规模还在逐年增加。这堵“绿色长城”帮助喀尔苏乡8个沙漠边的村子挡住了风沙。“现在觉得空气都是甜的,地里沙子少了,庄稼也长得更好了!”在漂亮的安居房院子里,吐尔孙看着绿油油的菜苗、葡萄架下盛开的鲜花、屋顶上鸣叫的小鸟,笑得很满足。
  如今新居住点距离生态基地约七八公里,吐尔孙时常骑着电动车带着孙子去那里转一转。他会指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树林告诉孙子:“以后爷爷走不动了,你要替爷爷接着种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