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马颂》2019更走心

发布时间:2019-05-15 21:28:05丨来源:内蒙古新闻网丨作者: 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千军散战鼓息,受伤倒地的战马坚强地站起……

  苍茫大地,天降神驹,我为你献上圣洁的哈达……优美动听的音乐响起。5月1日,2019版《千古马颂》第一场演出如约在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中心上演。

  千军散,战鼓息,受伤倒地的战马坚强地站立起来,将奄奄一息的蒙古族战士驮回故园……舞台上的这一幕戳中观众泪点,也赢得现场最热烈的掌声。

  《千古马颂》以“蒙古马精神”为立意,通过讲述“我”——一个牧人之子的成长,折射出蒙古民族守望相助、砥砺奋进、追求文明进步的伟大历程,歌颂了马背民族开放包容、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展示了人与马、人与草原和谐共处、诗意栖息的大美境界。

  亮点一:狼与马一起表演,阵容超强

  《千古马颂》由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倾力打造,是一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彰显草原文化,展现草原文明绚丽多姿、马背民族雄奇剽悍、蒙古族人马情深的全景式大型马舞剧。自2014年出品以来,已经成为一张弘扬草原文化的亮丽名片。

  2019版《千古马颂》加入了新成员——12匹狼,其中成年狼7匹、狼崽5匹,这些狼都来自电影《狼图腾》剧组,这是今年剧情升级的最大亮点。

  此外,参演的马匹数量和品种也特别多,全剧共有国内外6大马种,140多匹马参与演出,包括蒙古马、弗里斯兰马、德保小矮马、西班牙的安达卢西亚马、土库曼斯坦的汗血宝马和古老的葡萄牙马种卢西塔诺马等,堪称世界名马“博览会”。  

  亮点二:马背上的“舞蹈”,叹为观止

  2019版的《千古马颂》提升了演员马背技术技巧、增加了杂技的技巧和难度,更险、更奇、视觉体验更佳。

  其中,令现场观众叫绝的《马背踢碗》,改编自曾获国际杂技艺术节金奖的《高车踢碗》,马元素的汇入,增加了表演难度,观赏性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升,令人叹为观止。

  剧中,舞蹈演员欢快热烈的套马群舞、数十匹马表演的蒙古族特色的“盛装舞步”,充满美感和艺术享受。马术演员在飞驰的马背上套马的英姿,单人单马、多人多马、马上直立、马上倒立、金字塔造型等高难度技巧的展示,在观众席上掀起一阵阵惊呼,赞叹之声不绝于耳。

  亮点三:曲折剧情+宏大场面,扣人心弦

  蒙古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马作为蒙古族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早已融入了蒙古族的精神世界,成为忠诚、无畏、担当、勇往直前的民族性格的象征。

  2019版《千古马颂》由“天降神驹”“人马情缘”“马背家园”“马背传奇”“自由天驹”5个章节构成,演绎了蒙古民族与马相遇、相识、相伴、不离不弃、生死与共的情感历程。

  剧中,舞蹈、马术与杂技在故事情节中适时地出现、巧妙地贯穿,再配合悠扬的长调、荡漾的呼麦、深情的短歌、沉郁的马头琴,配合现代感极强的声光电技术和实景感超强的舞美效果,将观众带入曲折的故事情节之中。

  亮点四:现场“零距离”观赏,大饱眼福

  2019版《千古马颂》的演出地——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中心共有1368个座位,首演当晚,座无虚席。其中第一排的观众更是与奔马只隔一块矮矮的钢化玻璃的距离,从观众席上可以真切感受马蹄飞扬的激越,“零距离”感受马文化的魅力。

  演出结束后,专程从鄂尔多斯赶来的李女士意犹未尽,对记者感叹道:“云南有《云南映象》,西藏有《文成公主》,广西有《印象·刘三姐》,咱们内蒙古也有《千古马颂》!这样的大型实景演出,代表了我区文旅演艺的最高水平,这一定会成为草原旅游必须‘打卡’的一站。”

  亮点五:演出安排密集,不容错过

  剧组工作人员介绍,从首演之后,一直到10月初,《千古马颂》每周至少有3场演出,其中旅游旺季6月下旬至8月,每天都有1场演出,方便观众亲临现场欣赏。

  该剧总导演穆青说,《千古马颂》填补了我区旅游演艺的空白,促进了旅游产业和马产业的持续发展,丰富了自治区的旅游产品和看点,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马背民族与草原、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和生命观。

  据了解,《千古马颂》项目作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立项以来得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多项政策扶持,先后得到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产业发展资金和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今年3月22日,还捧回了“中国旅游奥斯卡”艾蒂亚奖的金杯。在2014年至2018年共累计演出248场,接待中、俄、蒙、美、德、韩国、新加坡、印度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游客、观众近28万人次。

  2019版《千古马颂》将演出114场

  演出地点: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野马图村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