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伦旗生态的蜕变:从黄沙漫天到绿水青山

发布时间:2019-05-05 20:38:41丨来源:新华社客户端丨作者:包乌云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从昔日风卷黄沙弥漫天到如今的树木郁郁葱葱,从最初沙进人退到如今的绿进沙退,几十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坚守生态底线,持之以恒推进造林绿化工作,不断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创造了绿色奇迹。

从昔日风卷黄沙弥漫天到如今的树木郁郁葱葱,从最初沙进人退到如今的绿进沙退,几十年来,内蒙古通辽市库伦旗坚守生态底线,持之以恒推进造林绿化工作,不断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创造了绿色奇迹,构建起祖国北疆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沿着宽敞的村道驱车驶入库伦旗茫汗苏木海斯嘎查,道路两侧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枝繁叶茂。记者走进茫汗苏木海斯万亩生态林项目区,就被眼前漫山遍野生长的落叶松、柠条、黄柳、杨柳……吸引住了,谁能想到,仅仅二十多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沙丘。

“在我小的时候,这块儿全是沙丘,花草树木都没有,一到春天时候就黄沙满天飞。”库伦旗茫汗苏木海斯嘎查的村民吉林白乙拉说道。

吉林白乙拉是土生土长的海斯嘎查村民。他告诉记者,过去的海斯嘎查是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荒芜之地,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正在一旁的海斯嘎查村民包金龙也打开了话匣子。“天天刮黄沙,而且都是沙丘,根本就没有路,当时我们外出很不方便。”

海斯嘎查位于远近闻名的八百里“塔敏查干”沙带深处,草场和耕地沙化严重。1998年开始,面对急速恶化的生态环境,按照库伦旗实施“生态立旗”战略的要求,茫汗苏木以修建穿沙公路大搞生态建设工程为契机,采取统一会战的形式调动全苏木劳动力和车辆,拉柴草铺沙障,造林、种草、建围栏,进行综合治理。

今年56岁的包金龙曾参与了造林绿化行动,也见证了老一辈人为留住青山绿水作出的努力。谈起当时植树造林的场景,他印象尤为深刻。包金龙向记者说道:“当时,一名党员带着15到17户人栽树,主要用人挖、肩扛、牛拉等人工方法种草、植树、治沙绿化。”

在二十多年的努力下,海斯嘎查村民们坚守不退,靠双手把1万亩沙丘之地变成一望无际的万亩绿海。目前,海斯万亩生态林项目区以柠条、黄柳为主的灌木面积达到5000亩,杨柳为主的乔木林达到3000亩,沙蒿为主的天然草面积2000亩。林草生长繁茂,流沙全部固定,林草植被度达90%以上。

树多了,沙少了,最为受益的还是当地的村民。村民包金龙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这边的生态环境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空气变新鲜了,从昔日的沙漠变成一片绿洲,看到这么大的变化感到非常欣慰。想着子孙后代,我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守护这片绿水青山。”

茫汗苏木海斯万亩生态林项目区的治理和建设改善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效遏制了风沙危害,土壤沙化得到有效控制,流动沙丘逐年减少,成为阻隔沙丘移流的一道绿色生态屏障。目前,当地把综合治沙林地平均分给了海斯嘎查农牧民,并全部划入了国家公益林。茫汗苏木党委副书记白龙介绍说:“我们采取治沙与管护并举,在工程外围架设网围栏,并实行常年人工看护,禁止开垦、放牧和打柴。为控制高大的流动沙丘移动,以沙蒿为材料,埋设草方格,雨季人工播种柠条、沙打旺;在较为平坦地段栽植杨树,在低洼地封育天然柳树。由于干旱天气植被覆盖率有点稀少,苏木政府补植樟子松6000多棵,景观树3000多棵,挽救万亩生态林。”

茫汗苏木海斯万亩生态林项目区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完美逆转,这一历程也是整个库伦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缩影。近年来,库伦旗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库伦。

针对旗内特殊地形地貌所造成的风蚀、沙化,库伦旗确定了“绿色立旗、生态兴旗”的发展战略,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南治沟、北治沙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大会战,实施了科尔沁沙地“双千万亩”治理工程、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工程等生态建设工程,全旗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完成沙化综合治理控制面积25.5万亩,其中经济林建设1.21万亩,全市首个国家森林公园敖伦森林公园获得批复。

如今,库伦旗已成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模范旗,林地面积达29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37%,绿色库伦声名远播。库伦旗林业系统党委书记曲成刚表示:“下一步,巩固原有的生态建设成果,加大林木的管护力度和草原的建设力度,做好禁牧舍饲工作;进一步加大森林公安的执法力度,防止滥砍乱伐乱牧现象的发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建设理念,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

(文:包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