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4月30日讯(记者 阿艺思 苏文彦) 4月28日晚,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在北京延庆举行。
4月29日,2019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举行开园仪式和嘉宾巡园活动,持续到10月7日、长达162天的国际园艺盛会正式向国内外游客开放。
4月30日,中国网草原频道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带网友一天之内“走遍”内蒙古的高山、森林、沙漠、草原。
暮春的北京气候宜人,北京世园会迎来一批批中外游客(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2019年4月29日,北京世园会正式开园,迎来第一批中外游客
来到北京世园会中华园艺展示区内蒙古园,高大的马头琴雕塑仿佛立刻将游人从长城脚下的北京带入天地苍茫、牧歌悠扬的大草原。为了向广大国内外游客展现一个“不只有草原”的壮美北疆,内蒙古园的设计者将园区分为“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高高的兴安岭”和“浩瀚的沙漠”三大篇章。
位于内蒙古园中的马头琴与蒙古包元素仿佛一下子将游人带进天蓝草绿的大草原(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据了解,内蒙古园占地面积2480平方米,以“壮美的北疆画卷”为主题,全景式展现了草原的骏马追风、羊群似云,高山的苍松青翠、白桦秀挺,大漠的沙海纵横、沙丘壮丽,向全世界展示了内蒙古独特的园艺品种、造园技术以及民俗建筑,传播游牧民族珍爱自然,视天地为父母、水草为衣食的生态文化智慧。
内蒙古园室外景观
内蒙古素有“草原天堂”的美誉,草原面积达8700公顷草原,拥有我国最大的草场和天然牧场,也是世界上天然草原保留面积最大的区域。“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展区以缀花草坪为基底,结合起伏的草坡地形,展现辽阔大草原的风貌,特别是草原四大名花“芍药、山丹、金莲花、柳兰”远离草原、绽放京郊,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
来自草原的金莲花在世园会内蒙古园中绽放(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在园区的两个角落里,白桦、落地松、特色民居撮罗子和驯鹿构成了代表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林区的森林景观,胡杨、沙生植物和骆驼商队的景观小品则来自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大沙漠,共同展现出充满生机的大美内蒙古。
内蒙古园中的沙漠景观
在外形如蒙古包的内蒙古园草原生态馆中展示了一系列富有草原风情的展品。这是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的吉祥物“安达”和“赛努”,他们的名字在蒙古语中意为“朋友你好”(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内蒙古园中,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在馆内工作(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除了内蒙古园之外,另一个集中展示内蒙古生态建设成果的园区是内蒙古蒙草园。作为本次世园会唯一一个讲述“生态系统”的地方展园,内蒙古蒙草园分为生命共同体展园、种子方舟等板块,共展示了2000多份植物标本和1200多份土壤标本。在场馆建造过程中,这一园区尽量延用原始地形地貌打造坡面和园中湖等景观,保留利用原生苗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入·共建生命共同体”的设计理念。
蒙草园中的生命共同体展园(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内蒙古园区里树立的火撑子,这是蒙古族牧民传统的生活用具,用于支撑锅灶生火做饭,也可用于举办篝火晚会时燃烧篝火。蒙古族对火特别崇拜,火撑子上錾刻的牛、马、骆驼、绵羊、山羊等“五畜”寓意祈愿草原风调雨顺(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蒙草园中的生命共同体展园中,一只“小羊”静静伫立
蒙草园中的生命共同体展园里模拟了各种鸟巢(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蒙草园中售卖的“七彩种子”,五颜六色的球体中贮藏着各种种子,拨动龙头便可取出(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蒙草园中售卖的“七彩种子”,五颜六色的球体中贮藏着各种种子,拨动龙头便可取出(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蒙草园中售卖的“七彩种子”,五颜六色的球体中贮藏着各种种子(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种子方舟内展示的各种植物种子(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种子方舟内展示的各种植物种子(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种子方舟内展示的各种植物种子(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种子方舟中展出的各种种子(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种子方舟外景(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此外,中国馆内还有总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内蒙古展区,通过长28米的三幅画卷展现了内蒙古的大沙漠、大草原和大森林景观,内蒙古乡土植物种植资源、土壤样本,以及为生态体验和数据导航的大数据平台。由于中国馆排队参观人数较多,建议想要进馆参观的游客合理安排行程。
中国馆外景(摄影:中国网记者 阿艺思)
中国馆内蒙古展区一角
除了以上区域,世园会还有哪些精彩不容错过?请收好这份世园会游玩攻略图解,共赴这场长城脚下的“绿色之约”吧。
世园会游玩攻略(图解)
中国网承担世园会多语种官网运营和新闻中心官方发布工作,以及重大活动直播任务。网上看世园以及票务相关信息欢迎关注世园会官网:网址:http://www.horti-expo201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