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平的多伦县治沙经

发布时间:2019-04-29 09:39:02丨来源:内蒙古新闻网丨作者:侯维轶、邓玉霞、锡林夫、岳铭涵、梁晨晨、王嘉晨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4月的多伦诺尔,新绿刚上枝头。在锡林郭勒盟多伦诺尔镇新民村东南方向的治沙林地里,几只狍子在林间穿梭而过,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新鲜的脚印。在这片3700亩的治沙林地里,一位扛着铁锨匆匆穿梭其间的步行者,步履矫健、神色坚定。他就是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马云平。

4月的多伦诺尔,新绿刚上枝头。在锡林郭勒盟多伦诺尔镇新民村东南方向的治沙林地里,几只狍子在林间穿梭而过,在雪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新鲜的脚印。在这片3700亩的治沙林地里,一位扛着铁锨匆匆穿梭其间的步行者,步履矫健、神色坚定。他就是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马云平。

马云平向报道团队介绍治沙植树情况

多伦县位于浑善达克沙地的南缘,在上个世纪90年代,多伦诺尔镇新民村饱受沙尘暴和沙漠化的侵害,全村周围分布着9个流动沙丘,6个东西走向的沙带。每当沙尘暴来临,遮天蔽日的黄沙伴随着大风吹遍屋子里的每个角落,甚至有1米高的土墙被沙子淹没。恶劣的天气导致大量村民搬离新民村,只留下马云平等少数家庭留在村里。

2000年多伦县启动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全县开展治沙防沙、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当地政府根据政策鼓励村民承包五荒土地,但是却迟迟没有人站出来去干这看似没有经济效益的活。“我来承包新民村全部3700亩沙地!”马云平的话掷地有声。看到马云平站出来承包沙地,周围的亲戚包括自己的爱人都质疑:有没有钱治沙?能不能治沙?怎样维持生活?面对各路质疑,马云平只说了一句话:“故土难离,我们不能再任由风沙侵害我们的村子,治沙防沙工作我一定会做到底。”最终马云平赢得的爱人的支持,夫妻二人携手踏上了治沙之路。

马云平用旧照片向报道团队展现沙地今昔变化

刚开始治沙时,多伦县严重缺乏治沙用的黄柳,马云平就赶着马车,日夜兼程四到五天去正蓝旗的姐姐家运黄柳回来。黄柳苗、杨树杈、石头都成了马云平固定沙丘的工具。刚开始栽种时,马云平没有任何经验,种下的黄柳苗都被风沙吹走,在多伦县林草局的指导下,马云平把黄柳种成网格型,成功的固定住了新民村多年的流动沙丘。8年来,制伏了9个流动沙丘,6条风沙带,3700亩沙地,将昔日的荒凉沙地,变成了充满绿色的生机之地。

隐约可见最初的网格状沙柳

2008年,马云平看到流动的沙地被稳固住,便开始在昔日的沙地上植树造林。他在全县率先引进了樟子松进行种植。在当地林业部门的帮助下,樟子松迅速在沙地里成活成长。马云平还采取杨树和樟子松混种的办法,提高植树的成活率。就这样,马云平夫妇一到农闲便住到山上,不顾冬日严寒和夏日的酷暑,夫妇二人用自己手中的铁锹和镐头,一个树坑一个树坑的挖,一棵树苗一棵树苗的种。十多年来,3700亩沙地披上了绿色的新衣,重新焕发了往日的生机,野狍子、野山鸡、狐狸开始重新在林间活跃起来。

林地一角

在植树造林的同时,马云平还在不断寻求着打造防沙治沙、植树造林的生态产业链。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马云平创造性的使用多余的黄柳枝条生产加工养牛饲料,大大节约了肉牛的饲养成本。马云平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在樟子松树下种植大片的赤芍中草药,充分利用林地,发展循环经济,真正的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2017年马云平被评为全国防沙治沙先进个人,他说:“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也是我一辈子的事业”。多伦县正是有着千千万万各马云平才让多伦的生态环境由当年的黄沙漫天到今日的绿水青山,为首都北京建立起一道坚实的绿色屏障。

(作者:侯维轶、邓玉霞、锡林夫、岳铭涵、梁晨晨、王嘉晨 原标题:马云平的治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