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铺就最美底色:通辽市科左后旗扎实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

发布时间:2019-04-15 20:49:23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孙博夫 包剑南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意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百万亩防护林基地、草原修复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结合,积极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简称科左后旗)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生态保护红线意识,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百万亩防护林基地、草原修复工程建设为抓手,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结合,积极推进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

今年,该旗以“两线两片”为重点,计划实施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100万亩,其中沙化较重区域综合治理工程88万亩,城镇村屯周边防护林工程3万亩,经济林基地建设1万亩,退耕还林工程8万亩。

规划先行,强化治理。该旗将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纳入全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落实国家“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和历年生态建设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按照通辽市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规划,进一步修订完善生态建设规划,持续发力,每年以治理100万亩、造林1600万株的速度推进,计划到2020年完成560万亩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任务。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完成516万亩,完成规划任务的92%。治理区域内植被覆盖度从不足5%提高到70%以上,土地沙化退化现象得到遏制,在农田林网保护地区,农作物增产15%-30%,农牧民增收效益明显。今年该旗沙地治理具体实施方案为——对好通高速、大广高速两侧各500米进行综合治理,内侧50米栽植樟子松绿化带,外侧450米栽植山杏、五角枫、红刺榆等乡土树种混交林;实施东片吉力吐沙带集中治理区47万亩;实施西片塔敏查干沙带综合治沙区22万亩,主要涉及甘旗卡、巴嘎塔拉、朝鲁吐、巴彦毛都等苏木镇。

创新机制,建管并重。在治理过程中,该旗注重机制创新,因地制宜探索林业、草原生态建设与管护新模式。保活造林方面,通过市场化运作、企业先期投入、专业队施工等方式造林,保活三年,根据成活株数兑现工程款,督促企业对造林项目进行抚育、管护,确保造林质量,实现造一片、成一片,项目区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多元投入方面,通过整合项目资金,用好财政补贴资金,撬动社会资金,探索林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引导各类资金注入生态建设。采取流转土地造林、补贴造林等方式,带动大户造林、企业造林、家庭造林、联营造林,激发全社会参与热情;封禁补播方面,在土地沙化严重、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短期内不具备治理条件的沙化地区,结合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示范区和草原补奖禁牧区建设,建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禁止一切生产生活活动。在雨季进行免耕补播灌木籽和草籽,增加植被盖度;强化管护方面,造林保活三年后,坚持“树随地走”“谁所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将林木移交给农牧民管理,为农牧民颁发林权证,增加资产性收益,并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持续增收。

多元发展,转型蜕变。通过实施沙地治理,农牧民和贫困人口的土地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源资产,并持续释放生态红利,年均林地资产可增值1.5亿元以上,森林蓄积量逐年递增。依托退耕还林地块、采伐迹地、农户庭院等,鼓励农牧民种植大果榛子、锦绣海棠等经济林,2014年以来,全旗建成果树基地3万亩、五角枫木本油料基地3万亩、林板一体化基地7万亩,樟子松嫁接红松0.5万亩,受益农牧民达1.2万户,经济林产业创造产值可达2000万元以上。优质牧场通过发展绿色畜牧业持续转化为经济效益,产值可达5.4亿元以上。针对沙坨地适合多种蒙中药材生长的实际,建设了50万亩蒙中草药材种植采收基地,同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保障了种植户销售渠道的畅通。生态建设降低了风沙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有效庇护了农田和草牧场,沙地治理项目区内粮食单产增幅最高达81%,牧草单产增幅最高达50%。(文:孙博夫 包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