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尼孟和:围绕骆驼产业搞发明

发布时间:2019-03-26 09:33:29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娜美拉丨责任编辑:阿艺思

围绕骆驼产业搞发明。

“骆驼乳汁富含蛋白质、各类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成分,不仅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对糖尿病患者的疗养也有一定益处……”这是央视十套《我爱发明》栏目“驼奶寻踪记”中对驼奶功能的介绍。节目中除了令观众过目不忘的沙漠精灵骆驼,发明挤驼奶机器的蒙古族发明家和他的团队也在该节目中一举成名。这就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畜牧师乌尼孟和与他的搭档杨苏日特勒图团队。

驼背上长大的牧区娃

1963年,阿左旗腾格里苏木一户普通的牧民家中,一个男婴呱呱落地,他就是乌尼孟和,谁也没想到他长大后会成为阿拉善家喻户晓的“平民发明家”。

乌尼孟和的母亲以放牛为生,父亲是一位“草原医生”,常常骑着自家养的骆驼奔波在大漠戈壁中,为牧民带去健康。幼小的他至今都记着父亲在骆驼上的伟岸身影,而他的梦想是拥有一峰属于自己的骆驼。8岁时,乌尼孟和的父亲送给他一峰棕黄色骟驼,他非常开心,此后随父亲出诊、上学、串亲戚,他总是紧紧牵着,生怕不注意自己的伙伴就走丢了,而这位忠实的伙伴也陪着他度过了美好的年少时光。

大学毕业后,乌尼孟和进入阿右旗雅布赖苏木草原站工作,先后从事草原、畜牧和农业经营管理、畜牧业技术推广等工作,整天与骆驼和牧民打交道。37年来,他见证了骆驼的养殖从巅峰落到了谷底,而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个紧紧揪住他心的沙漠精灵改变了他毕生的理想和追求。


为骆驼奔走的畜牧师

1949年,阿拉善的双峰驼仅有2.9万峰,占本地区畜牧业的60%,解放后,阿拉善的双峰驼数量逐年增加,1982年时达到25万峰,这一年是乌尼孟和参加工作的第一年。

乌尼孟和记得,那时养骆驼的牧户多,每天都需要作为技术员的他去指导、帮助牧民养殖骆驼,忙得不可开交。“天不亮就走在了去牧民家的路上,等忙完了天又黑了,我们回来睡几个小时,第二天继续工作,真是忙得昏天暗地。”乌尼孟和说,当时的他认为骆驼的养殖会一直这么受牧户欢迎,但没想到这种情况很快就改变了。

由于自然生态日渐恶化,草木植被退化严重,政府实行了退牧还草的政策,而骆驼本身存在繁殖周期和生产周期长、饲草料消耗大等特点,加上当年驼肉、驼绒的价格一路暴跌,让很多牧民养不起骆驼,养驼户的数量慢慢减少,骆驼数量也在逐年锐减,2002年时全盟骆驼数量一度下降到6.1万峰。

看着数量锐减的骆驼,乌尼孟和的心在滴血。他多方奔走做研究、做报告、编写文献,希望阿拉善双峰驼资源濒危问题引起国家和自治区的关注。2002年,阿拉善双峰驼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阿拉善蒙古族养驼习俗也随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5年,乌尼孟和与一些畜牧业专家牵头,组织部分养驼牧民和研究骆驼的专家学者成立了阿拉善双峰驼协会,致力于保护骆驼种群,改良骆驼畜种,研究推广骆驼附产品。

2009年,乌尼孟和与多方研究检测机构共同努力,完成了骆驼肉、骆驼峰脂肪、骆驼骨髓近100项性能、营养价值的检测和测试,并发表3篇论文。他鼓励牧民与企业进行合作,将骆驼风干卤汁等加工技术进行了推广,并试验示范制定了骆驼肉产品企业标准,将阿拉善双峰驼肉逐步推向市场。驼肉价格也从之前的每斤10元升至25元,一峰骆驼的价格从4000元涨到了8000元至10000元。牧民们看到了好的经济效益,纷纷将放下的养驼业重新捡拾起来,阿拉善双峰驼的数量也因此有所回升,如今已经超过10万峰,这让乌尼孟和看到了希望。


蒙古族汉子研发挤奶机

“挤驼奶的过程中要小心被踢,驼奶不在乳房中储存,得趁小驼羔吃奶时再挤。”央视10套《我爱发明》栏目“驼奶寻踪记”中蒙古族老人别立格达来操着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给央视记者这样介绍。但就是掌握了挤奶方法,央视记者也没法成功挤出驼奶,而这时,已经在阿左旗巴彦浩特镇工作的乌尼孟和拿出了他和杨苏日特勒图团队研发多日的“挤驼奶机”。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发明挤驼奶机,乌尼孟和说,是因为蒙古老人别立格达。别立格达今年70多岁,爱驼如命,不忍宰杀一峰骆驼,但骆驼不卖不杀的话会让牧民的经济来源变得极其有限,他便将目光投向了骆驼的另一宝贝——驼奶。驼奶的营养价值远超于人们的认知,驼奶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在糖尿病、肾病、肝癌的辅助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如今,驼奶的价格也从每斤5元升至每斤40元,吸引了大批牧民加入挤驼奶的行列。但挤奶时牧民要单脚站立,另外一只脚搭在站立着的那条腿上,呈半蹲姿势将挤奶桶固定在双腿的夹缝,双手以骆驼习惯的频率挤压、刺激乳头才能下奶,相当费力。加上骆驼天生胆小怕生,一紧张害怕就不出奶,每个苏木嘎查只有那么几个挤驼奶的高手可以挤得出奶,产量一度跟不上市场需求。

看着牧民挤驼奶的困窘,乌尼孟和产生了要将人工挤奶改变为机械化挤奶的想法,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杨苏日特勒图,两人一拍即合。2014年,两人跑遍了国内多个省市买回来各种用来挤牛奶的机器配件,组装好后拉到牧民家里去实验,可是结果并不理想。

“行不行,能不能挤出奶?”节目中,面对别立格达老人和央视记者的质疑,乌尼孟和也不敢给予百分之百的肯定,因为这是“挤驼奶机”第一次在骆驼身上做实验。一次尝试、两次尝试、三次尝试……失败后,老人对于这台机器产生了质疑,拒绝了乌尼孟和想继续尝试下去的想法。

怎么回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遭受打击的乌尼孟和和杨苏日特勒图团队来不及休息,又再一次投入研究,重新改装了挤奶机吸奶杯吸盘的大小、吸奶杯吸盘厚度,不断调适挤压频率,反复试验后,他决定再次在骆驼身上进行试验。

别立格达老人家是再不能去了,他们带着完善多次的挤驼奶机来到了牧民老李家。乌尼孟和拿着机器连试了两峰骆驼都不行,他越来越气馁,老李拿起机器走近了第三峰骆驼,开启了机器。“成功了!成功了!”乌尼孟和看着纯白的驼奶从挤奶机里流出,他高兴地差点没蹦起来。他决定,要带着挤驼奶机参加骆驼那达慕单峰骆驼挤驼奶赛。


研发之路永不停

时间飞逝,骆驼那达慕转眼就开了,当天天气很冷,骆驼又多,对于胆小的骆驼来说,别说机器,就连最好的挤奶高手都未必能成功。果然,参加比赛的只有乌尼孟和和杨苏日特勒图团队,以及其他5家牧户。

比赛开始了,可是机器却出问题了!眼看其他选手都挤了小半桶,两人赶紧想办法维修。幸运的是,杨苏日特勒图准备了多余的,迅速进行了更换,直到十分钟后,骆驼才开始下奶,乌尼孟和紧张的心情稍微得到了缓解。比赛结束,“挤驼奶机”在落后不少的情况下挤出了2斤多奶,夺得了亚军。

如今,挤驼奶机又得到了完善,他们称它为第四代挤驼奶机,基本做到了三分钟挤完一只母驼的奶。每台机器定价为2000元到4000元,已经卖出20余台,牧户反馈也很好。“现在才觉得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乌尼孟和说,除了挤驼奶机,他们还研发了保存和运输驼奶的小型冷藏罐和保温运输罐。同时,他们与海尔公司签订协议定制了适用于牧区的低电压、省电的冰柜,只连接吸管,驼奶挤出后直接就输送到冰柜里的冷藏罐中保鲜,安全方便,还可以从外置的控制面板调节冰柜温度,让新鲜驼奶冬天免受结冰的困扰,夏天免受发酵的风险。

再过几年,乌尼孟和就要退休了,可他并不想闲下来,还想继续搞研发工作,比如,多功能骆驼圈、骆驼保定架、骆驼智能放牧、智能饮水等和骆驼产业有关的现代化设备。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而他的价值就是研发更好的产品,帮助农牧民的骆驼产业更好地发展。

(来源:阿拉善日报、作者:娜美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