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扎鲁特旗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筑牢北部生态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19-03-26 10:29:30丨来源:通辽日报丨作者:卓琳 佳佳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着力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转型升级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模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积极打造绿色畜产品输出基地,实现草原保护、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近年来,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着力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转型升级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模式,加快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步伐,积极打造绿色畜产品输出基地,实现草原保护、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这两天,阿日昆都楞镇西巴彦查干嘎查牧民赛音乌力吉将从兴安盟科右中旗转场回来的50多头基础母牛全部舍饲圈养。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虽然家里的7000多亩草牧场有3个月没有放牧,但是转场回来后,赛音乌力吉还是义无反顾地这样做了。

赛音乌力吉说:“为了草牧场恢复得更好,这次我想把牛圈养到返青之后。”

赛音乌力吉家共饲养了70多头牛、100多只羊、40多匹马。虽然达到了草畜平衡的要求,但近两年他还是坚持将牲畜转场,让自家的草牧场得到有效恢复。

去年,赛音乌力吉投入30万元,新建了1300多平方米的棚舍,实行舍饲圈养,并落实“减羊增牛”政策,将500只羊减到了100余只。当赛音乌力吉得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重点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更加坚定了走生态化养殖路的信心。他说:“为响应号召,今年我打算进行轮牧,一部分牛圈养半个月以后,再圈养另一部分,让草牧场得到有效恢复,保护生态环境。”

近年来,该旗立足畜牧业发展实际,按照“减羊增牛、强牛兴牧、提质增效”的要求,调减小畜、增加黄牛,并结合禁牧政策,加快推进畜群结构调整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在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同时,全力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通辽市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水源涵养地和动植物基因库。2008年,保护区率先在全市实施“收缩转移”战略,将所有居民全部迁出,保护区内房屋、牧铺全部拆迁灭迹,并对搬迁户进行妥善安置,建成了全市面积最大的无人无畜封禁保护区。如今,罕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有了可喜变化,保护区内天然次生林面积逐步扩大,自然植被和生物物种资源已恢复到十几年前的水平,降水量和河流流量不断增加,保护区在科尔沁地区的水塔作用越发突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自然生态系统功能明显增强。

该旗始终坚持生态立旗不动摇,紧紧围绕中央和自治区有关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严格贯彻落实市委提出的“北保护、中节水、南治沙”生态发展思路,按照“四个千万亩”工程要求,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积极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整治,加强草原生态保护管理,坚持自然修复为主,综合采取封育、禁牧、免耕补播飞播等措施,通过健全完善政策措施、扎实做好宣传发动、全力落实扶持资金等措施,将全旗所有小畜实行全年禁牧、舍饲养殖,大畜实行舍饲或半舍饲、划区轮牧,建设以现代生产经营方式为核心的畜牧业发展创新模式,切实解决超载放牧问题,有力地促进了草原生态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