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雅砻河畔上演传承千年的春耕仪式 人与耕牛共饮美酒(组图)

发布时间:2019-03-18 17:17:33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曲杰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3月16日是藏历土猪年闰正月初十,传承千年的春耕仪式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田间举行。​

3月16日是藏历土猪年闰正月初十,传承千年的春耕仪式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田间举行。

开耕仪式上,村里的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男人们牵着装饰好的耕牛、扛着铁犁,家庭主妇们准备好自家酿的青稞酒、卡赛(用酥油、菜油、猪油等炸成的多种面食)、切玛等食物摆放到供桌上,小孩子们在田间喧闹戏耍,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

3月16日,西藏山南市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举行传统的“二牛抬杠”春耕仪式

仪式开始前,犁耙手和耕牛都要美餐一顿。犁耙手要吃最好的食物,喝第一道青稞酒,耕牛也要喂食糌粑团和青稞酒,让耕牛带有醉意、情绪亢奋。

上午10时30分许,两头健壮牦牛以“二牛抬杠”的传统方式犁开第一块地,寂静的村庄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3月16日,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春耕仪式上,村民给耕牛灌青稞酒

田间地头耕牛也是全身盛装:它们头戴红缨装饰,寓意防止秃鹫等大鸟伤害人畜;牛角用清油擦得亮亮的,角上飘扬着洁白的哈达,角尖上还贴着蝴蝶状的酥油花;牛鼻子上带着铃铛,预示着把田里的害虫赶跑;牛背上装饰着日月辉映的彩布;牛身上绑着长长的彩棒,彩棒上有随风飘动的彩旗;牛尾上还拴着五颜六色的羊毛小球。这样的耕地场景历史悠久,几乎是中国农耕文化中的活化石,现在也许只能从春耕仪式中看得到了。

3月16日,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春耕仪式上的耕牛头戴红缨,寓意防止秃鹫等大鸟伤害人和牲畜

春耕现场,彩旗飘扬、桑烟缭绕。按照传统,春耕第一犁需要由一个属当年属相的妇女撒出吉祥、幸运的种子,其余的耕牛一对跟着一对地翻耕。每对耕牛后面都跟随着一位盛装的妇女,左手提一桶种子,右手有节奏地挥摆,把种子撒入希望的田野,预示着来年的丰收和人畜兴旺。耕牛方阵绕过数圈之后,播种者们站在田地中间,接受村委会及驻村工作队统一献上的哈达。

3月16日,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春耕仪式上村民亮出的青稞种子

对雪康村来说,春耕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的收成,更关系到全村粮食生产的稳定。2019年,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达953亩,其中,青稞播种面积560亩,冬小麦150亩,油菜籽140亩,各类蔬菜播种面积70亩,饲草播种面积33亩。

3月16日,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春耕仪式上,耕牛犁出泥土的芬芳

雪康村主任萨吉巴珠介绍,年初在工作队帮助下,村里组织村民对全村水渠进行了全方位的清淤、维修,全村农田水利毁坏设施修复率达100%,积造农家肥每亩4500斤以上。目前,该县农牧局调运良种19600斤、化肥2.5万斤、各种农药120斤,并按照方案分配到每家每户。

3月16日,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春耕仪式上,小牦牛正在村民的帮助下学习耕地

春耕仪式结束后,村民们聚在一起把酒畅谈,年轻人尽情歌舞,老人们跳起了欢快的果谐……愉快而短暂的放松活动后,一年的繁忙劳作又要开始了。

据了解,千年前,吐蕃民族在古老的山南雅砻河畔诞生,山南琼结县地处西藏南部、琼结河谷地带,素有“藏王故都”之称,孕育了别具特色的吐蕃文化。

3月16日,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春耕仪式上,耕牛背上缝贴着日月同辉图案

3月16日,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春耕仪式上的耕牛鼻带铃铛,预示着赶跑田里的害虫

3月16日,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春耕仪式上敬献青稞酒的家庭主妇

3月16日,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春耕仪式现场桑烟缭绕

3月16日,琼结县琼结镇雪康村春耕仪式上扛着铁犁的犁耙手

(文/图:曲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