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种树去”———两会上的“增绿”声音

发布时间:2019-03-15 10:56:04丨来源:人民政协报丨作者:王硕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通过发展林草业助力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也是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2019年3月12日,中国植树节迎来了40岁生日。

从1979年将每年的3月12日设为植树节开始,40年来,一场世界最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接力展开。数据显示:与40年前相比,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森林面积增加了80%,人工林面积长期居世界首位。在全球森林资源持续减少的背景下,我国成为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一个多月之前,一张卫星图片让整个世界为中国扮绿地球的努力竖起了大拇指。

2月12日,美国航天局为地球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面积相当于亚马逊热带雨林的绿地重回这个星球。过去近20年里,全球绿叶面积增加了5%。相关研究结果称,全球从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首;其中,42%来自植树造林。

3月12日,国家林草局发布国土绿化公报:2018年全国共完成造林707.4万公顷,森林抚育851.9万公顷,治理退化草原666万公顷以上。目前,全国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20%,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37.9%,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1平方米。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指出,按照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6%。这就要求我国每年须完成造林任务1亿亩以上。未来,我国持续扩大造林绿化面积,通过实行最严格的保护制度,对森林、草原和林地、湿地进行全面保护,防止林草资源过度消耗,切实巩固扩大国土绿化成果。

张建龙强调,与以往的国土绿化相比,新时代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有着很大的不同。未来,将在坚持政府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国土绿化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具体措施包括推广先造后补、以奖代补、赎买租赁、购买劳务、注入资本金、以地换绿等,引导企业、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加大投入,多渠道筹措国土绿化资金。

通过发展林草业助力生态建设、脱贫攻坚也是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范国强呼吁要进一步提高国家储备林建设质量,从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强化科技支撑意识、健全国储林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国储林的定位监测四方面着手,全面推进人工林抚育管理,提高经营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知识产权办公室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全林将关注点放在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上。他认为,甘肃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目前生态脆弱与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建议要在这些区域继续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范围和规模,并提高西部欠发达地区退耕还林的补助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林业局副局长张洪向大会提交提案,建议加快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把三峡库区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示范区,开展先行先试。特别指出,在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人民生产生活,也要考虑生态建设可持续性,要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道路。

特别是面对今后两年,脱贫攻坚剩下的大多是“硬骨头”的背景,由于这些区域大多地处林区、山区,委员们呼吁要更好地发挥林草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扶持农民因地制宜发展诸如油茶、苹果等优势特色经济林;并持续加强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与试验推广,推动经济林产业发展整体增产增效。

国土绿化的巨大成就,不仅改变了生态环境面貌,助力脱贫致富,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刘东生所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中国一个独特的制度优势,40年来,大约有150多亿人次参与到义务植树活动中,义务植树总造林株数约700多亿株;更重要的是通过全民义务植树,使全民对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增加生态意识、绿色意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逐步兴起,实现了义务植树尽责多样化、常态化。委员们认为,全民绿化、全民推动绿色发展的建设格局正在形成。

迎着春光,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走,种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