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与大地同样厚重的是这里深厚的农耕文化。在绵延文脉和良好生态环境的庇护下,春种、夏耘、秋收、冬藏的传统耕作方式赋予敖汉小米“满园米相似,唯我香不同”的上乘品质。香甜稠糯、药食同源的敖汉小米以中国本土作物的原汁原味熬出了中国味道。
世界小米起源地
敖汉旗地处努鲁尔虎山北麓、科尔沁沙地南缘,是燕山山脉与松辽平原的过渡带,老哈河、孟克河、叫来河三大河流纵贯南北,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在这里,产生了已知的世界第一粒小米。
2002—2003年期间,敖汉旗兴隆沟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工作者从三个地点采集植物标本进行浮选,发现了1500多粒碳化粟和黍的籽粒,呈人工栽培形态。黍,即糜子,粟,即谷子,说明谷子最早在这里驯化栽培。这奠定了敖汉旗在全球范围内作为旱作农业起源地的重要历史地位。由此断定,敖汉是世界小米起源地。2012年9月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授牌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近万年来,敖汉境内的史前文化遗址地,都发现了与旱作农业相关的生产工具,见证了敖汉旗的农业起源和农业发展历程。在漫长的敖汉旱作农耕路上,先民们通过利用施用农家肥、轮种、套种等传统技术,基本上实现了对土地的永续利用。从前使用的石铲、石耜、石刀、石磨盘等,到今天仍在延续,由此确保了旱地作物的绿色天然本质。
敖汉小米传统播种方式
在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中,经过漫长的历史沉积,从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旱地作物种植的田间管理比较复杂,从春播前的耙压保墒到开犁播种再到出苗后的耙压抗旱、人工间苗、除草追肥、成苗后的铲耘灌耥及灭虫等,直到收割入场,要经历一系列的生产过程,从中可以看到传承几千年的原始农业的影子。
在长期的农业耕作实践中,原始的民间文化经过数千年的沉淀,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旱作农业文化。庙会、祭星、祈雨、撒灯以及扭秧歌、踩高跷、唱大戏、呼图格沁(蒙古族傩剧)、跑黄河等民俗活动被世代传承下来。这些非物质文化,在指导农业生产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成为社会稳定、文化发展的原动力。
传续千年谷香
小米是敖汉旗旱作农业系统主要农产品。敖汉的土壤中含有丰富均衡的有机质、铁磷等矿物质,为小米的生长提供了充足养分。敖汉小米绝大部分种植在山地或沙地,无污染的土壤和空气、施用自制的农家肥,使小米保持其天然特性,较高的积温有效性、适中的年降水量、充足日照条件、较大的昼夜温差使这里成为谷子种植比较理想的区域。
悠久的农耕文化丰富了敖汉小米的产品内涵,也成为当地小米产业发展的无形资产。近年来,敖汉旗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名片,大力发展小米产业,打造“敖汉小米”区域公用品牌,让记忆中小米饭的香糯滋味重新溢满舌尖,传续千年谷香。
目前,敖汉小米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并衍生出了黄金苗米、红谷米、四色米、月子米、石碾米等小米产品以及小米液、小米饮料、小米锅巴等一系列深加工产品。八千粟、兴隆沟、孟克河等一大批小米品牌产品畅销全国。
近年来,敖汉旗积极推进农旅融合,全方位提升当地小米品牌知名度。敖汉打造了以敖汉旗为核心,面向东北、覆盖蒙东辽西地区谷子产业区,还建设了中国小米博物馆、旱作农业主题公园、世界谷种研发基地、农耕文化旅游目的地,创办了农业文化遗产主题餐厅、小米饭农家院、开发了小米旅游产品,敖汉旗已成为享誉塞外的康养圣地。
敖汉四色小米
在守护中传承
敖汉旗境内的旱作种质资源繁多,品质优良,被誉为天然的物种基因库。粟和黍为代表的传统种质资源经受万年的各种灾害和环境的自然选择,生生不息。保护传承这些种质资源,对保护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敖汉旗把保护和发掘传统种质资源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使命。敖汉先民们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总结提炼、品种选择,最终以自食自用的传统农家品种的形式,使这些物种种质资源得以保存并世代传承。
敖汉旗建设农业文化遗产传统品种保护基地,保护品种218个,开展了太空育种工作,进行传统品种提纯扶壮,选育推广了敖谷1号,黄金苗、大红谷、毛毛谷等传统农家品种,建立了小米院士专家工作站、内蒙古谷子战略联盟、敖汉小米研究院,配套的《绿色谷子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敖汉旗被评为“全国县级最大优质谷子生产基地”。
2014年以来,敖汉旗连续承办五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国际会议,云集众多国内外顶级专家学者为敖汉旱作农业系统保护与发展把脉问诊、支招施策。
同时,为唤醒留存在老百姓心中的农耕文化记忆,敖汉旗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农耕记忆口述史”发掘整理活动。在兴隆洼、牛古吐等乡镇,采访了70岁以上的老农30多人,从耕作方式、民谚民俗、传统烹饪等方面以文字、音像的形式进行了抢救性的记录。而这种深藏在老农记忆深处的传统农耕方式、方法为敖汉小米有机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历经时代变迁,粟这一古老物种没有在敖汉大地上消失,当代敖汉人延续千年薪火,接力历史跫音,坚持把农耕文明传给未来,将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在锦绣大地上。
一餐小米寄乡愁
敖汉旱作农业哺育了敖汉人民,同时也蕴养了文明的诞生与成长。敖汉旱作农业系统提供的食材,被敖汉人开发制作成花样翻新的食品,调剂着人们单调的生活,传承着味蕾的记忆,历久而成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小米饭包、小米发糕……这些带有敖汉烙印的特色食品,很早就是敖汉人招待远方宾朋的美味,也是敖汉游子凝结在舌尖上的乡愁。这些食品与传统节日、传统习俗一起,化作敖汉乡土文化的血脉,奔流不息。
小米美食传四方
风干牛肉小米饭
食材:敖汉小米、风干牛肉干、豆角、胡萝卜、葱、蒜
做法:
1.用清水把小米淘洗干净,一般淘洗1~2次,用锅烧开水后,放入小米,煮到小米8分熟,便用笊篱捞起,然后放入电饭锅内焖好后备用。
2.过油,各取2两风干牛肉干、豆角丁和胡萝卜丁,分别过油煎炸。
3.翻炒,加入适量油;放入少许葱花、蒜片;放入炸好牛肉干、豆角丁、胡萝卜丁,以及煮熟的小米1千克,进行翻炒。
4.调味,根据个人喜好添加盐、鸡精、味精和辣椒粉等。
5.出锅,翻炒均匀后,撒上葱花,即可出锅。
风干牛肉小米饭
小米豆角饭
食材:敖汉小米、豆角、葱、蒜
做法:
1.淘米,用热水和凉水各淘一次。
2.煮米,将小米放入锅中,煮至八成熟,捞出。
3.切菜,将豆角洗净、切丁。
4.炒菜,倒入适量食用油,将葱姜蒜等辅料入锅煸炒;将豆角倒入锅中,加入调料,大火爆炒。
5.焖饭,待豆角炒熟后,加入少量水,并放上小米铺匀;小火焖5分钟,搅拌即可食用。
小米豆角饭
小米南瓜粥
食材:敖汉小米、南瓜
做法:
1.淘米,敖汉小米淘洗干净,备用。
2.切丁,选用金色南瓜洗净,去皮、切丁备用。
3.煮米,电饭锅中放适量温水,并加入备好的小米,煮5~6分钟。
4.熬粥,打开锅盖,撇去浮沫,加入备好的南瓜丁,熬15~20分钟,熬至黏稠,即可食用。
小米南瓜粥
小米饭菜包
食材:敖汉小米饭、绿色大白菜叶、葱、香菜、黄豆酱
做法:
1.备料,敖汉小米饭稍凉、打散,白菜叶、葱、香菜洗净备用,黄豆酱稀释成糊状。
2.包菜,将白菜叶正面向上,铺好、放平,涂上一层黄豆酱,可用手将葱、香菜撕碎,均匀地撒在白菜叶上面,将备好的敖汉小米饭放在菜叶中间。
3.食用,卷起、包好,即可食用。
小米饭菜包
小米发糕
食材:敖汉小米面、小麦面
做法:
1.和面,按5︰2比例取小米面和小麦面,并加入适量水和酵母粉进行搅拌。
2.发面,在适宜条件,大约需要24小时。
3.揉面,待面发好,根据口味酌情添加白糖、小苏打和水,揉搓至面团不相互粘黏为止。
4.蒸糕,先在笼布上刷油,将面团均匀地平摊到笼布上;盖上锅盖,蒸30分钟左右。5.切糕,待蒸熟后,用刀切成块,即可食用。
小米发糕
(作者单位:敖汉旗委宣传部、敖汉旗农业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