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在委员通道上讲述草原生态的喜人变化(视频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网3月9日讯(记者 苏文彦)3月9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启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九位全国政协委员接受了国内外媒体的采访。
3月9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开启第二场委员通道集中采访活动(视频截图)
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回顾了自己扎根草原40多年来,为草原生态建设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我们内蒙古的牧民有责任保护内蒙古的大草原,让内蒙古的草原更美好。” 廷·巴特尔说。
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
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内蒙古草原生态,让廷·巴特尔这位来自基层的全国政协委员很受鼓舞。“我们愿意把草原生态建设得更好。”廷·巴特尔说:“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全国政协委员、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萨如拉图雅嘎查“草原之子”廷·巴特尔在委员通道上接受采访(摄影:陈建)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场,廷·巴特尔提出了“减羊增牛”的“蹄腿论”,也就是减少羊群、鼓励养牛。他给牧民们算了一笔账:按照草畜平衡制度,每5只羊折算1头牛,养1头牛只有4个蹄子践踏草原;养5只羊却有20个蹄子践踏草原……廷·巴特尔提出的减羊增牛、少养精养,既能保证牧民收入,又能减少牲畜头数、减轻草场负荷,让草原休养生息。
为了给心存疑虑的牧民们吃一颗“定心丸”,廷·巴特尔不仅率先在自家牧场上做实验,更是把全部身家拿出来,承诺如果嘎查里的牧民因此降低了收入,他来补上。“我把自己家草场上的羊群卖掉,改成养牛,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我用我们家所有的财产抵押,嘎查里牧民的收入要是降低了,我来赔偿。”
廷·巴特尔的生态牧场(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看到廷·巴特尔的一系列措施产生了效果,草场绿了、牲畜肥了、收入增了,牧民们纷纷“跟进”。廷·巴特尔介绍,经过生产模式改革后,当地草原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牧民们的生活也有了明显改善。2002年,廷·巴特尔所在的嘎查人均收入仅700元,现在人均收入已经达到18800元。
草场的生态环境也改善了很多,现在,已经有200多种植物、100多种动物在这片土地上“安家落户”。每年夏天,种类繁多的鸟儿到草原上筑巢孵蛋、养育雏鸟,冬季再返回南方,狍子、狐狸、獾子、鹿等野生动物更是时常出没。如今,廷·巴特尔和他的妻子劳作之余,最大的乐趣就是拿着相机拍摄这些花花草草和野生动物“客人”。
牧民收入增加了,草原生态改善了,廷·巴特尔的名字也在草原上越传越广。廷·巴特尔说,自己“做出样子”以后,越来越多的牧民来到他家向他学习,“现在每年要培训上万名牧民”。
“我们内蒙古所有的牧民都有责任保护内蒙古的大草原,让内蒙古的草原更美好。” 廷·巴特尔说。
在廷·巴特尔的牧场上驻足休息的天鹅(摄影:廷·巴特尔)
【人物简介】
廷·巴特尔,男,蒙古族,中共党员,1955年6月出生,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党支部原书记。
1974年他来到洪格尔高勒镇萨如拉图雅嘎查下乡,从此成为一名牧民。他不断探索草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带领牧民划区轮牧、建设草原、积极调整畜群结构,进行精细化、科学化养殖,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原,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的双赢。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荣誉称号,2018年入选“100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
牧民代表、内蒙古唯一入选“100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的廷·巴特尔在京参加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活动
廷·巴特尔牧场上的野生动物“客人”(摄影:廷·巴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