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被称为“一湖两海”的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是内蒙古自治区三大淡水湖,对于近半土地面临荒漠化威胁的内蒙古自治区来说,这“三盆水”被视为“救命之水”,是我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湖两海”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关心并多次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和2018年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都提出了具体整改要求。
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围绕“一湖两海”生态治理,聚焦解决治理目标过高、规划编制粗放等问题,围绕水质改善、水量增加、环境质量提高的核心要求,合理设定目标,优化治理规划,以科学权威的规划引领治理整改工作,同时将抓好监督监管和问责问效。
被称为黄河“自然之肾”的乌梁素海,承担着黄河水量调节、防凌防汛、水质净化的重要功能
中国网3月5日讯(记者 王金梅) 4日晚,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驻地酒店大堂的休息区,仍然一派繁忙的景象。
他,揣着一幅地图来开两会,所做为何?
茶座上,一张摊开地图的茶几和几位热烈讨论的委员格外引人注意——他,揣着一张地图来开两会,为内蒙古“一湖两海”乌梁素海的治理献策。他是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内蒙古区委会主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经过一年的实地考察、座谈交流,会同相关专家调研,形成了一篇“关于恢复黄河故道,利用总排干沟引水,改善乌梁素海和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的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内蒙古区委会主委、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郑福田带着一张地图来开两会,为乌梁素海治理献策(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郑福田带着一幅“内蒙古河套灌区现状图”来开两会,就是希望能够用直观形象的方式来描述这个看似专业性较强的“引水方案”。
郑福田对记者说:“我本身不是水利方面的专家,因此这个提案的准备是慎之又慎,请求了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也广泛征询了领域内专家的意见,形成的建议或许还有待完善之处,只希望尽可能为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一个思路,以供相关部门调研论证。同时也希望乌梁素海流域的综合治理能够为内蒙古自治区贫困旗县——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百姓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带来改善。”
何为“黄河故道”?
1850年以前,黄河在三盛公水利枢纽以上二十里柳子处分为两支,北支沿阴山南麓东流,是主流,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由于乌兰布和沙漠东侵,北支淤积堵塞,逐步发展为河套灌区排水大通道(即现在的总排干沟)。南支遂成主河道。
乌梁素海曾是北支的河迹湖,后因山洪和灌区排退水汇集,形成了今日的乌梁素海。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功能性湿地,面积44万亩(293平方公里),承担黄河水量调节、防凌防汛、水质净化的重要功能,是黄河的“自然之肾”。
郑福田接受中国网记者专访并介绍提案情况(摄影:赵海宾)
“自然之肾”如何变成了“生态之患”?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区水体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功能退化,虽然通过近年的综合治理,环境明显改善,整体水质接近地表水五类标准,局部区域达到四类标准,但影响湖区生态的关键因素尚未根本治理,隐患仍然存在。
郑福田经过调研了解到,乌兰布和沙漠近40年不断东进南移,每年向黄河输沙近亿吨,致使黄河河床每年抬高10厘米以上,严重威胁着黄河、华北和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
黄河原北支沿线两侧及乌梁素海周边,有17个乡镇十几万人口处于贫困带,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200多人。
内蒙古河套灌区总排干渠
建议“河湖联通”“大引大排”利用过境活水调剂改善生态
黄河流经巴彦淖尔345公里,年均过境流量316亿立方米。
郑福田经过调研座谈,请教了相关专家之后,对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提出这样的建议:加大生态补水力度,加快水体置换是改善这一地区生态环境、解决群众脱贫问题的重要措施。
恢复黄河北支故道,从三盛公水利枢纽上游二十里柳子处引黄河水经奈伦湖、冬青湖、大碱湖、永明海子穿越乌兰布和沙漠直至总排干,向乌梁素海进行生态补水后回归黄河,实现“河湖联通”“大引大排”,利用过境活水调剂改善生态环境。工程需开挖120公里左右的引水渠道,并在总排干上游10公里处的大碱湖建设库容5千万立方米的调蓄水库。
四维度“小心论证” 为“大胆设想”提供可行性
对于这一“大胆设想”,郑福田会同当地有关部门和专家组进行了仔细调研和“小心论证”,研究可行性。
郑福田说,从地理条件看,黄河二十里柳子引水口地面高程1055米,总排干源头永明海子高程1034米,两地相距120公里,高程差21米,乌兰布和沙区几个河迹湖保水条件好,适合建设调蓄水库,具备自流引水条件。
从用水条件看,巴彦淖尔段是黄河流域纬度最高的,黄河凌汛严重威胁包兰铁路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年凌汛槽蓄水约为8亿立方米,需河套灌区各级水利工程分凌缓解凌汛压力。
两会期间,郑福田拿着特意带来的地图与同界别委员交流提案内容(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从工程条件看,新开引水渠沿线多为尚未开发的沙区,占用耕地少,征拆面积小。近年来,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前期工作,黄河引水口、奈伦湖、总排干入黄段等关键节点工程已经实施,有的已发挥效益,可减少工程投资。
从实践条件看,内蒙古黄河工程管理局曾于2000年提出规划,拟利用乌兰布和沙区河迹湖建设蓄滞洪区,与总排干沟联接实现水循环,虽未能实施,却也为我们的建议提供了支撑。
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
总排干沟引水方案将大幅改善乌梁素海和乌兰布和沙漠生态
在郑福田和他的提案专家组成员看来,这个“恢复黄河故道,利用总排干沟引水,改善乌梁素海和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的方案有诸多效益可期。
一是实现向乌梁素海常年输水,加快湖水流动和水体置换,减轻内源污染,稀释点源、面源污染,改善水质,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区、黄河流域调节库、河套灌区排泄区、区域生态系统缓冲区作用。
二是改善沿线生态环境,形成新生态功能区。改善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防止沙漠东进南移。
通过近年综合治理,当地环境明显改善,但隐患仍然存在
三是利用黄河凌汛槽蓄水,通过大碱湖的调蓄发展高效节水农田20万亩左右,为生态移民打牢基础,带动乌兰布和沙区周边产业发展,拓宽乌梁素海周边群众产业脱贫路径,有效促进贫困人口增收。
四是有效缓解凌汛压力,减低河套灌区各大干渠春季开河分凌造成的工程破坏程度。
“希望国家层面对‘恢复黄河故道引水,改善乌梁素海和乌兰布和沙漠生态环境方案’进行科学论证,并将该工程纳入乌梁素海综合治理工程统筹考虑,付诸实施。”郑福田说。
我国著名四大古灌区之一——内蒙古河套灌区现状图,现有引黄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也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目前正在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翻拍: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
黄河流域最大功能性湿地乌梁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