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黄南同仁县:守护一河清水 扮靓一片谷地

发布时间:2019-02-21 09:59:54丨来源:青海日报丨作者:刘伟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近年来,同仁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加大流域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监管,竭尽全力让河流清澈、让清水东流。

         有人说,有山有水的城市是灵性的。一条美丽的河就是一幅流动的风景画,就是一条秀美的彩色长廊,是一座城市的血脉。

         隆务河地处青海省东南部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千百年来,她以丰富的水资源哺育着沿岸勤劳朴实的人民,也滋养沉淀了底蕴丰厚的地域文化。近年来,同仁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群众健康为根本出发点,加大流域污染防治,强化环境监管,竭尽全力让河流清澈、让清水东流。

        筑牢生态屏障

        今年47岁的当周是扎毛乡扎毛村村民,自小跟随父亲学习木雕手艺,目前在村里经营一家藏式工艺品店。而在两年前,为了改善全家生活,他还时常和乡亲们一起去附近的砂石料厂打零工挣钱。

        这两年,扎毛村旅游业发展风生水起,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当周重操旧业,做起了精巧的木制工艺品,颇受游客喜欢。他说,如果不是家乡美丽山水,也许自己早已丢了这份手艺。

        扎毛村位于隆务河上游25公里处。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前些年,随着扎毛水库的建设,沿河群众纷纷加入到了采挖、运输砂石的队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让当地生态环境承受着污染之痛,砂石料厂随处可见,河道频频亮起“红灯”。

        非法采砂不仅会影响河床深度,造成水位下降,而且破坏着当地生态环境。

        治水先治污。从2017年开始,同仁县多部门联合对隆务河沿线的砂石料厂展开集中治理,关闭停产12家砂石料厂,并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拆除遗留设备,清理废渣,恢复生态环境,并在限定时限内完成整改。

        此外,将扎毛乡纳入水源地保护区,对保护区乱搭乱建的住宿客房、观景台、简易板房进行搬迁、覆土、垃圾清理、围栏修复等工作,通过一年多的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重拳出击、铁腕治污的过程中,和当周一样的扎毛村人并没有因此而失业。依托乡村旅游发展,扎毛乡顺势而为,引导各村群众成立旅游专业合作社,建立现代乡村旅游行业管理体制,对辖区旅游资源实行标准化运行,规范化管理,走上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

        据了解,两年来,扎毛乡先后建成了36栋乡村别墅及环库区观景平台、游客接待中心、高原河道漂流运动项目等基础设施,并通过实施土地流转,种植了约33公顷的花海景观,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

        扎毛村因治水而走上致富之路并已经在全县形成示范效应。其后,一个个依托“美丽藏乡”“传统村落”等诸多响亮名字,空气怡人,风景美丽的小山村紧随其后,开始绽放出迷人的魅力。

        守护一河清水

        同仁县水利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11条。去年以来,同仁县结合辖区主要河流的分布情况,全面推动县区域内主要河流生态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建立了县、乡(镇)、村三级河长体系,确保每一条河、每一个湖都有人管,都会管,管出成效。

        县水利局局长王国栋说,县委书记、县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巡河、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各级河长上行下效,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推进河长制,是保护水资源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全面推行河长制后,各乡镇与县水利、环保部门联手,在河道环境治理上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为河流环境治理提供了巨大动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县共有县级河长7人,乡镇级河长36人,村级河长46人,同时,选聘53名党员群众为各级河流河段的监督员,各级河长机构通过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参与和监督,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河道治理情况。

        说起河长制,曲库乎乡乡长傲赛多杰深有体会。去年初,他多了一个村级河长的身份,负责辖区内的河道管理工作,在每次的巡查中,他都要做好巡河记录,全面掌握辖区河道存在的和新的变化问题。

        走进曲库乎乡政府所在地多哇村,一座漂亮的帆船广场立于村口,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白色的“船帆”下,碧水流淌,青山倒映。

        傲赛多杰指着不远处的一片树林说,多年前,那片树林就是多哇村的垃圾场,村民没有环保意识,各家各户都在此倾倒垃圾,久而久之,树林变成垃圾山,一到汛期,河道里垃圾漂浮物堆积,污染极其严重。

        河长制推行以来,乡、村河长多次组织群众开展保护母亲河活动,在河道沿线清理垃圾袋、杂草,经过宣传、整治,村容村貌很快有了改变,乱扔垃圾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实践证明,只有全面推行河长制,才能解决好河湖管理保护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随着一项项措施深入实施,境内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一条条河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扮靓金色谷地

        全长140公里的隆务河发源于海拔4482米的泽库县夏德日山,上游段称曲玛日河,出麦秀山峡谷进入同仁县境,后在尖扎县昂拉汇入黄河,流域面积5000平方公里。

        由于巨大的落差,奔流不息的隆务河由南向北一路劈开山谷,造就了隆务峡谷,也孕育了驰名中外的“唐卡之乡”。

        在这里,高原风光雄奇秀丽,民族风情异彩纷呈风光旖旎,乘车穿行在峡谷间,巍峨雄壮的丹霞风貌让人流连忘返。

        据隆务镇党委书记马祥成介绍,由于受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限制,这几年隆务河城镇段仅修建堤防工程,河床仍为原始形态,遇到枯水期,河道内淤泥显露,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影响到流域水体环境,为此,同仁县于2017年启动了隆务河城镇段生态文化休闲景观带工程,规划建设用地约55公顷,总投资2.6亿元。

        该项目以隆务河为纽带,提出既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又尽量保持同仁自然风貌,打造同仁县特色生态走廊,带动“热贡”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长足发展。

        其中,河道的保护恢复以及滨河景观带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边的生态环境,提高本地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根据规划,该治理段将划分为三个重点治理区:古城潭水区、水幕核心区、湿地公园区。项目完成后将成为改变同仁县投资环境的基础工程,随之而来的招商引资规模的扩大,将直接增加旅游服务业的产值,加快同仁经济的发展。目前该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

        马祥成说,在去年开展的“垃圾不落地,同仁更美丽”为主题的文明环保行动中,全镇干部群众近3000人走进河道对沿线的烟蒂、果皮、纸屑等进行清理,以实际行动来唤起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对美好家园的共同爱护。

        这几年,生活在隆务老街的马玉兰见证了古城河道由浊变清的过程。她说,几年前这里还是街道狭窄、污水横流,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到隆务河的保护中来,当游客们在河畔广场上拍照留影时,一种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

        一湾清水于平静淡然中静静流淌,虽历经蜿蜒曲折但仍会奔流向东,从未停下行进的脚步,这也许是对母亲河最美的诠释。如今,穿城而过的隆务河如一幅秀美的生态文明长卷,在金色谷地徐徐展开,为这座城市赋予了更多的灵动气质。

        (原标题:守护一河清水 扮靓一片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