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贫困户都脱贫了,咱们就回家!

发布时间:2019-02-14 15:23:37丨来源:内蒙古日报 丨作者:郭洪申 郭晓玲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二道壕村的村民早已把这对父子当成了村里人,提起董立刚,村民都知道:“就是带着孩子来驻村扶贫的董队长!”

冬日的夜晚,月光洒满整个村庄,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双胜镇二道壕村一片静谧安详。驻村工作队队长董立刚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像往常一样拿起儿子的脏衣服泡在水盆里,边洗边说:“儿子,抓紧时间写作业,过两天送你回通辽过年……”

爷俩儿夜晚的生活就在父亲对儿子的絮叨中度过。如今二道壕村的村民早已把这对父子当成了村里人,提起董立刚,村民都知道:“就是带着孩子来驻村扶贫的董队长!”

董立刚是通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一名干部,儿子董清原来在通辽市实验小学读书,董立刚长期驻村,董清因为想念爸爸经常“上火”,董立刚每次答应儿子回家看他总是兑现不了,董清等不来爸爸就自己坐火车去科左后旗找爸爸。董立刚深知小学六年级的孩子,需要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但在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工作中,一面是驻村2000多名群众的殷切期盼;一面是需要照顾的儿子,作为一个负责的男人,他只有把两方面的责任一起扛在肩上。于是,他将儿子转学到科左后旗双胜镇向阳中心校,把父子相隔的距离缩短了,但是他工作起来没有双休日,不分白天黑夜,所以他让儿子住校,周末把儿子接到身边,晚上给儿子洗涮,与儿子沟通交流,这也是父子俩每周最幸福的时光。

生活中董立刚既当爹又当妈,工作中董立刚对待贫困群众更是胜似亲人。

他自掏腰包给贫困户交保险、垫医疗费、送慰问金,联系企业捐助米、面、衣物……董立刚用实际行动温暖着每一个贫困户。

“在我心里,已经把董叔叔当成亲人了。” 受董立刚帮助的范金磊小朋友的姐姐感激地说。

范金磊的妈妈是盲人并且患有胃癌,在董立刚入户时发现,不到2周岁的范金磊坐卧达不到同龄孩子的水平,最后经过医院确诊为脑瘫患儿,需要及早做康复治疗,但每天300元的康复治疗费,成了这个家庭的天大难题。

“你们放心,孩子的事我想办法!”董立刚撂下这句话,没多久,就帮范金磊申请到了“脑瘫肢残儿童康复七彩梦”6个月的免费救助项目,接着又忙前忙后帮小金磊办理住院、检查,安顿好后他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又拿出300元钱交到范金磊妈妈手里,“嫂子,安心给孩子看病,有事给我打电话。”

2018年9月,董立刚又继续帮小金磊申请了8个月的免费康复治疗。“我有时间回通辽就去康复中心看看这孩子,现在这孩子康复效果很好,这下我就放心了。”董立刚说。

全村80户贫困户他挨家挨户跑了多少遍已经说不清,凡是建档立卡户,家住哪趟街、家里几口人、生活怎么样、收入靠什么、困难在哪里,说起来他都如数家珍。

二道壕村人多地少,村集体经济滞后,董立刚与工作队的同志,一边学习上级扶贫政策,一边瞄准问题想对策、找出路。为推动产业扶贫,他带着村“两委”班子到赤峰市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药材种植基地参观,一路走一路讨论:“和人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二道壕村下一步怎么办?”

通过调研分析,一个有关产业扶贫的新思路在董立刚的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一是二道壕村养牛户多,走“合作社+农户”的路子,既能扩大养殖规模,又能让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的方式受益;二是发展养牛需要大量的饲料,办饲料加工厂是发展村集体经济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既能解决饲料供应问题,又能实现集体增收;三是各家各户庭院较大,利用起来搞药材、蔬菜种植,发展“一村一品”前景看好。

有了思路就开始行动。董立刚努力争取项目追加资金15万元,帮助村里启动饲料厂建设,又通过原单位协调企业出资5万元,解决了上电问题。现在,这家村办的饲料厂已投产试运营,这是二道壕村有史以来建起的第一家村集体企业,尽管刚刚组建,却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了奔头。

通过引导农户在自家庭院种植沙参、桔梗等中药材,全村共盘活土地近100多亩,实现户均增收近1000元。另外,还成功引进了喀喇沁旗牛家营子镇药材种植项目,组织群众一次落实地块300多亩。

为了有效利用扶贫资金,帮助贫困户发展养殖项目,董立刚一连几天“泡”在合作社里。最后确定以扶贫资金入股和“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形式,3方签订托管养殖协议,由合作社每年给贫困户定期分红1500元。目前,该村已有62户贫困户入股到合作社。

今年57岁的杜金龙,是村里建档立卡重点扶贫对象,因患脑血栓而丧失劳动能力多年。在董立刚的积极协调和帮助下,杜金龙不仅通过政策扶持入股从科尔沁牛业得到养殖分红资金5000元,还从合作社领到了1500元的利润分红,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让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所有贫困群众,是董立刚的最大愿望。如今,二道壕村已有68户贫困户实现了进入产业链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夜幕中,儿子问:“爸爸,咱们得啥时候能回家啊?”“等贫困户都脱贫了,咱们就回去了!”董立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