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2月13日讯(记者 王金梅) 记忆里春节的样子是什么?是漫长而艰辛的路途换来相聚的欢欣,是终年的贫瘠等来一餐盛宴,是舍不得的新衣盼到年初一再穿,是在陋室前仰望烟花和星光璀璨……每个离家的游子都有眷恋的故土和回不去的童年,而这种情愫,在新年里愈发强烈而浓稠。
当地农牧民发展多种经营创造“美好生活”,这片鱼塘成为冬日里的风景
2019己亥春节,中国网记者载着这份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踏上回家的路——那个坐落在内蒙古东北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白音塔拉农场。从名字看,这就是一个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小乡村,蒙古族、汉族等多民族同胞聚居于此、繁衍生息。
叔叔家庭院里堆满的丰收气象,他们是新时代农牧民,富足在精神上,也富裕在双手间
而我,作为一个农牧民的后代,在这座小村里成长。三十多年时光里,见证它的繁华起落、“变”与“不变”。无论离家多远,仿佛它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你回去、驻足、思考、停留,那些漂泊在外的所有压力、思念、彷徨和怅惘,总能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妥善安放、悄然消解。
白音塔拉农场六分场,当地农牧民一辈辈双手植绿,如今已蔚然成林
去接受了启蒙教育的小学校园里走一圈,旧时记忆里简陋的校舍变得敞亮宽大了,有了装有热水器的宿舍、配有马头琴的音乐教室、专业的美术室,甚至还有了曾经没上过的、如今已拥有市级先进师资的幼儿园,看到这里的孩子享受着最好的童年、拥有可期的未来。他们是当年的“我”,又会成为无数个更好的“我”……
叔叔家响应当地肉牛产业发展号召,盖起了新牛棚
去魂牵梦萦的儿时“游乐场”(冰湖)玩一圈,玩到夕阳西下、月朗星稀,玩到忘记了凡尘琐事,忘记了年龄和时间,就那样,纯纯粹粹、心无杂念,像童年冬日里一个普通的贪玩傍晚一样,做回那个不谙世事、初心如雪的少年。看着下一代,在一片鱼塘冰湖上欢笑嬉戏的样子,感叹:新时代成长起来的他们,有了光鲜保暖的衣服鞋帽,而那份简单的快乐仍在、热土仍在,这是多美好的画面!
一片鱼塘,冬日里成为了孩子们的冰上“游乐场”
去老屋的庭院里摘一把干菜,和准备好的年肉在柴火锅里炖上,那浸润着泥土香气的自然味道,满屋萦绕、庭院飘香,有时仿佛在千里之外的北京都闻到了。过年时光里的“想家”,很多时候与这种味道息息相关。如今,窗明几净的新房子林立,甚至暖气楼也盖起来了,燃气灶、微波炉等各种现代化厨具走进农家万户,他们用现代化的工具烹饪着最天然的食材,在暖阳扑面的房子里享用,是都市生活的我们多么期望而不可得的味觉憧憬。
农场的农牧民孩子们不再跋涉求学,家门口的中心校里也能接受到专业系统的艺术教育,图为孩子们在进行民族才艺表演
去爷爷奶奶植下的那片树林看看,古老的“千年古榆”屹然居中矗立,不同的是,它的四周被架起了护杆,也立起说明石碑,告诉人们它的价值、倡导文明保护。一座崭新的敖包承载祖辈的夙愿,人们在敖包上洒下清酒,有家庭兴旺的祈盼,也有草原大地风调雨顺的祝福。而沙地里种出果树的大爷和庭院里牛羊成群的叔叔,也会用日渐通顺的汉语告诉孩子们——勤劳才能致富!他们是新时代的农牧民,富足在精神上,也富裕在双手间。
多年前,大爷用3年时间平地挖坑打井,在贫瘠的沙地里植出一片果树林,被评为当地“劳动模范”
每年的春节,我总要回到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农场,从绿皮火车的硬座到高铁飞机的便捷,从跋涉求学的“北漂儿”到安家首都的记者,从一心走出去看世界的“野丫头”到化不开乡愁的“想家人”……这座小农场,始终承载着我的牵挂、牵系着我的灵魂、安放着我的情怀和梦想。它小得名不见经传,却又大得盛下了我的全世界。
家乡的这座小农场,有很多的“变”与“不变”。为它的“变”而欣喜,为它的“不变”而感怀:交通方式在变,从牛马为驾变成汽车飞机,但是无论多远,过年一定要聚的约定不变;饭桌上的酒菜在变,从地里产的粗茶淡饭到全国各地“递”来的珍馐佳肴,共叙的亲情话题、传承的文化信仰不变;祝福的方式在变,从5元到百元“大”钞再到时尚快捷的电子红包,敬老爱幼、文明守礼的传统不变。
这座小农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化得了乡愁
新时代给这座小农场带来了诸多的“变”,而几千年文化传承也让它留住了诸多“不变”。在这“变”与“不变”的“年味儿”中,我们见证也创造着一个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的乡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无数个新农村也在绘就着一个崭新的中国未来。
周国平说:“倦鸟思巢,落叶归根,我们回到故乡故土,犹如回到从前靠岸的地方,从这里启程驶向永恒。”
家,既是我们出发的原点,又是我们远航的归处。
这座叫“家”的小农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化得了我的乡愁。
一座新垒起的敖包,承载着当地农牧民的心灵寄托和新年期望
【相关阅读】
科尔沁左翼中旗(简称科左中旗,也称达尔罕旗),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全旗总面积9811平方公里,辖22个苏木乡镇场、街道,555个嘎查村(分场、自然村),是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经济类型区。全旗总人口53.7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39.5万人,占总人口的73.5%,是全国县级区域蒙古族人口最多的旗县。201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旗、内蒙古自治区革命老区。科左中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蒙古民族和科尔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的故里,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科左中旗民族文化颇具特色,以版画、民歌、马头琴为代表的璀璨民族艺术在这里传承发展,培育了潮尔大师色拉西、四胡大师孙良、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等多位民族艺术家,千人四胡演奏曾创吉尼斯世界纪录。2011年,哈民史前聚落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千年古榆”如今被架起护栏倡导人们文明保护
白音塔拉农场,蒙古语意为“富饶的甸子”,属于科左中旗下辖22个苏木乡镇场之一,位于科左中旗东南部。全场总面积17.6万亩,8个行政分场,以种植玉米和水稻为主,总人口0.6816万人,其中蒙古族占76.8﹪。农场内有多条季节性河流及荷花湖等水域,303国道和大广高速横贯全场东西,现有荷花湖、枫树坡、古榆园、红山遗址等自然景观。农场有效落实“31111”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重大战略工程,合理实施“两区”划定工作,通过土地确权,保证群众利益,让农牧民增产增收。2015年10月复建一新的白音塔拉农场中心校,拥有24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综合楼,学校设有音乐教室、计算机教室、科学实验室等各类专业教学教室,配备有各类现代化教学设备,重视学生的传统文化熏陶和文明礼仪教育。2019年1月,白音塔拉农场中心幼儿园被评为市级示范幼儿园。
通过便捷的交通和发达的农村快递网络,孩子们在农场的楼房里吃着自己手做的棉花糖,尽情享受着新年的快乐
儿时记忆里的那片芦苇荡,如今在冬日的水塘边仍然可见,它随风飘摇的样子把我们带回童年
家,既是我们出发的原点,又是我们远航的归处
小村黄昏,月朗星稀、安静怡人
静谧的小村黄昏
白音塔拉农场荷花湖夏日景色
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科左中旗哈民史前聚落遗址
荷花湖上打渔作业的当地群众
科左中旗花生种植基地
科左中旗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的故里,图为孝庄园旅游区
科左中旗乌斯吐自然保护区秋景
夏日里的科左中旗珠日河草原旅游景区
(摄影:中国网记者 王金梅,部分图文资料提供:科左中旗人民政府、白音塔拉农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