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湿地旅游 助力生态文明:写在“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

发布时间:2019-02-02 20:39:46丨来源:中国旅游报丨作者:李志刚 徐晓丨责任编辑:

近年来,我国多地依托湿地资源发展旅游业,湿地旅游日益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之一,合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2018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查干湖考察时强调,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查干湖保护生态和发展旅游相得益彰,要坚持走下去。

  湿地保护是生态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在日前举行的2019年世界湿地日中国主场宣传活动上,中国国际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白皮书认为,我国国际重要湿地土地(水域)类别整体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情况。

  近年来,我国多地依托湿地资源发展旅游业,湿地旅游日益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重要方式之一,合理开展湿地生态旅游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积极效应获广泛认可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消费方式,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1983年提出后,迅速普及全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生态旅游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湿地公园、沙漠公园、水利风景区等为主要载体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体系。这其中,湿地旅游方兴未艾。

  “湿地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调节气候、维护物种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二是能够提供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等经济功能;三是具有科学研究、休闲旅游等社会功能。”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灵恩说。

  国家湿地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林业大学自然保护区学院教授张明祥表示,湿地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载体,近几年依托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等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发展比较迅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罗芬表示,自2004年国家首个城市湿地公园——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城市滨海湿地公园建立开始,湿地公园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景观资源,日益成为民众休闲旅游的重要选择。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刘俊教授表示,湿地旅游的兴起为我国湿地保护带来了新的保障。开展湿地旅游,成为解决湿地保护经费短缺、促进湿地周边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例如,浙江西溪湿地通过科学规划,突出湿地特色,引入旅游业态,综合效益正逐步凸显。通过参加湿地旅游和休闲活动,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显著增强。

  王灵恩同时提醒,不能简单地把湿地当成旅游景区、城市公园来建设,湿地是保护地,要立足综合利用,合理开展旅游只是其众多功能之一,单纯依靠收取门票支撑湿地持续发展是不可取的。

  多方推动保护与利用

  湿地旅游的有序开展,离不开制度体系的保障。近几年,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措施,加强湿地的保护与利用。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国家旅游局印发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将湿地列为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方案提出,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形成湿地保护合力;原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10家国家湿地旅游示范基地。

  “要在利用理念、设计规划、技术应用、人才使用等方面下工夫,让湿地旅游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中,强化湿地旅游的环保宣教功能。”王灵恩说。

  “我国部分湿地旅游呈现‘重开发、轻管理’的现象,开发过程中忽视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部分旅游活动延伸到了湿地核心保护区,以至于人类旅游活动破坏了湿地生物生存环境,严重影响了生物群落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造成湿地的面积萎缩、生态调节功能下降,应建立完善的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实现动态监测。”罗芬说。

  “要完善社会参与机制,鼓励当地居民、专家学者、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共同保护、利益共享。”张明祥认为,“湿地利用过程中,当地社区居民应作为主体,要让他们积极参与,从而感到湿地旅游是对他们有益的。”

  未来发展应注重内涵

  对于湿地旅游的发展方向,张明祥认为,湿地应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旅游,以大自然为基础,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特征为目标,发展有助于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像丹东、洞庭湖、滨海新区等地的湿地保护区举办的观鸟大赛,带动了当地旅游的发展,还宣传了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是一种积极有效的生态旅游探索。

  “生态旅游是湿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是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有效抓手。”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钟林生表示,环境影响评价是生态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确保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是生态旅游发展的责任。

  “研学旅游也将成为提升湿地旅游内涵的重要方向。”刘俊表示,湿地是天然的自然博物馆,研学旅游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并且已成为当前旅游市场的热点。在此背景下,促进湿地保护、科学普及与旅游休闲的深度结合,进一步挖掘湿地研学旅游资源,创新湿地旅游发展模式,打造湿地旅游主题品牌等将成为湿地旅游升级的关键。

  罗芬也表达了相同观点,湿地是具有巨大经济、文化、科学及娱乐价值的生态资源,蕴含丰富的自然科学与历史文化知识,重点应发挥湿地的科普教育功能。

  “有条件的地方应提倡建立科普宣教中心,采取灵活多样的宣教方式,提高人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张明祥说道。(原标题:发展湿地旅游 助力生态文明——写在“世界湿地日”即将到来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