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开展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19-01-31 21:24:36丨来源:中国网草原频道丨作者:扶贫办丨责任编辑:苏文彦

为了切实发挥就业服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就业部门切实按照“精准、细致、下沉、主动、高效、服务”的原则,主动担当作为,因地制宜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卓有成效地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

为了切实发挥就业服务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就业部门切实按照“精准、细致、下沉、主动、高效、服务”的原则,主动担当作为,因地制宜地采取一系列措施,卓有成效地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服务工作。

改“输血”为“造血”,因地制宜促脱贫,切实提高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

年初以来,就业局依托苏木镇场保障所和扶贫办,对全旗农村牧区劳动力和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基本情况、就业状况、就业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等情况逐户走访、逐人摸底,逐一登记,做到了培训需求、转移就业意向、人员基本情况“三清”,并建立了台账。

通过调查摸底统计,全旗劳动力资源总数为143094人,其中男性79466人,女性64628人。并对2018年自治区就业扶贫系统中927名未脱贫法定年龄内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进行了细化,其中,剩余726人中,死亡5人、丧失劳动能力178人、其他退出劳动力市场432人、有就业愿望45人、有培训意愿66人。同时,为确保入户调查“不少一户、不漏一人、不缺一项”,要求各基层保障所每半月上报一次动态调整数据,建立定期上报和调度制度,实现了培训意向和转移就业意向动态更新管理。

针对各基层保障所上报的“三清”数据,旗就业局分门别类进行了统计和登记造册,并采取送就业信息入户,公开发放培训工种“菜单”,由学员自主“点单”参加培训;进乡驻村办培训班,方便学员就地就近参加培训;实行“弹性”课时安排,农忙休班农闲复课;放开培训资源市场,引入旗外培训机构;送到旗外培训机构学习,培训合格后回旗内领取补贴;职业技能范围之外的工种,联合旗内其他部门共同培训或提请政府纳入项目制范围进行培训等措施,确保每一个有培训需求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培训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截至目前,全旗有就业愿望45名、有培训需求的66名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愿望和培训需求均已得到妥善安排。其中,发放《为农牧民工服务》《就业扶贫培训服务及岗位推介宣传册》18000余份;三年来培训机构深入到联合屯、永丰村、商品场、新安屯、五道井子、德福屯、哈布图盖村等嘎查村组织开展了笤帚苗子手工编织、母婴护理、育婴员、电工、焊工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累计培训学员3291人,其中2018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123人。标志着现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培训需求均得到了较好满足,实现了培训需求与培训安排的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邀请能人相结合,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巴彦塔拉地区素有种植笤帚苗的传统,积极联系引入内蒙古鑫洋手工制品有限公司笤帚苗子手工编织技术,采取旗技工学校与内蒙古鑫洋手工制品有限公司合作办学,联合开展笤帚苗子手工编织技术培训,深入到嘎查村就地就近办学,讲授笤帚苗子手工编织新技术,把笤帚苗子变成工艺品,通过电商网络平台销售到全国各地,延伸和扩大笤帚苗子种植产业链,从而推动上游的种植和下游的成品销售,形成产加销链条,让贫困群众不出家门就能增加收入。现已培训学员300多人。学员产品已在旗内超市和电商平台销售。 

结合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把养牛养羊作为扶贫产业,用扶贫资金购买牛羊饲料的实际,从提供养殖技术保障出发,邀请内蒙古民族大学教授苑学同志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到养牛养羊相对集中的嘎查村,进行舍饲养牛养羊及饲草调制技术专题讲座,普及舍饲养殖技术,保障养殖业扶贫成功率。现已在巨日合镇、巴彦塔拉苏木开展培训,参训学员近300人。

积极培育就业扶贫基地企业,以基地吸纳安置就业促扶贫。

通过积极选树培育,玛拉沁艾力养牛合作社、扎鲁特旗老乡山庄两家企业已被认定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企业,较好地发挥了就业扶贫基地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效能。在此基础上,动员鼓励更多的企业参加就业扶贫基地企业评选创建活动,拿出更多的岗位重点用于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其中老乡山庄通过为创业人员免费提供创业摊位的方式,搭建创业平台,吸纳有创业愿望人员入驻创业,参与企业配套服务,增加经营性收入,通过与鲁北镇政府和中兴村直接对接,可吸纳3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创业;今年山庄新增一项长期的民族文化演绎活动,可吸纳演艺人员近100名。玛拉沁艾力是以发展“饲草料种植+养殖+屠宰加工+仓储物流+销售(餐桌)”全产业链模式。开拓市场搭建“互联网+”网络电商平台。

以产业扶贫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对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尽量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和金融担保,鼓励自主发展养牛产业;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合作社进行兜底保障措施,提供基础生活需求保障。帮扶130户贫困户,其中本嘎查7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定期稳定脱贫。其中:37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以“三到村、三到户”扶贫专项资金(每户2头母牛)入股,合作社连续五年、每年每户分1头价值8000元牛犊。14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每年以入股资金12%保底分红的同时承担贷款到期偿还。26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自主发展养牛产业,实现脱贫致富;由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养殖技术、饲草料供应和收购保障。其余周边嘎查村53户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合作社每年以入股资金12%保底分红(这种通过金融扶贫的方式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对银行等金融部门降低了贷款风险的同时,合作社壮大了产业发展,也保障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

加大创业指导和创业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自主创业脱贫致富。

坚持创业培训和创业宣传进村入社区,创业指导服务入户,服务到具体创业人员,贫困家庭成功创办创业实体的,优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并按规定给予贴息扶持。通过宣传指导服务,巨日合镇联合屯村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李海成创办了电焊维修店,2017年已顺利拿到5万元创业贴息贷款。

积极探索就业扶贫新思路,开辟了就业移民新路子。

通过与山东龙口地区就业移民重点接纳单位对接,根据龙口地区的立地条件、发展环境、基础设施及相关企业给予的就业移民政策,结合我旗就业扶贫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决定把就业移民作为解决当前农村牧区劳动力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来抓,在山东龙口建立了就业移民基地。主要做法是举家搬迁到龙口,有劳动能力的全部安置就业,子女安排就读,实行10%首付购房,每平方米房价低于月工资,还有装修贷款等多项优惠政策,户口可迁移可不迁移。从而开辟了一条由转移就业到移民就业的新路子。

立足群众就业意向和兴趣,依托家庭服务业吸纳就业促扶贫。

家庭服务业就业容量大、带动就业效率高,其最大的特点是既实现了转移就业,但又离土不离乡,可以兼顾照料家庭,深得大龄女同志喜爱。根据家庭服务业主要吸纳年龄偏大的女同志就业的特点,我们通过开展走村入户宣传和就业技能培训等方式,积极引导贫困劳动转向家庭服务业转移就业。年初以来,组织家庭服务业培训机构,深入到贫困户比较集中的嘎查村,组织贫困劳动力特别是女同志就近参加家庭服务培训,学习母婴护理、月嫂等家政服务业技能,掌握上岗基本技能。培训合格后推荐到家政公司就业,引导贫困劳动力转向家庭服务业转移就业,通过提供服务创收,作为主业发展或副业贴补家用。

以转移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户为目标,积极做好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和重点用工企业吸纳就业工作。通过与旗内外用工企业对接,及时掌握空岗信息和劳动力需求情况,及时推介有转移就业能力及愿望的贫困劳动力到企业就业。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已实现转移就业16人。(供稿:通辽市扶贫办)